醫療品質,「總是要有人付錢!」這是來台各國健保專家留給國人的諍言。 來自10個國家、41名專家學者共襄盛舉的健保10周年國際研討會2005/03/19天閉幕。總結歐美日先進國家的經驗,大會主持人、哈佛大學教授蕭慶倫指出,人口老化的潮流下,慢性病吃掉越來越多的健保資源,這點可以從健保花費占GDP比例越來越高的趨勢看出端倪。因此,若要維持一定的醫療品質,不管是調高民眾的自付額,還是由公務預算支出,都是要有人出錢!
健保開辦十年,只在九十一年調漲過一次健保費率,也導致當時的衛生署長李明亮下台,李明亮昨天在會中說,法令規定只要健保安全準備金低於一個月,就可調漲費率,但台灣受政治力干擾而問題重重。
李明亮坦言,健保事涉兩千三百萬人使用三千六百億元預算,怎麼付、怎麼收,錯綜複雜,主事者以為這邊省一點、那邊減少一點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蕭慶倫說,台灣的健保有些問題雖然嚴重,但是還不到「致命」的程度,只要把握幾項原則,二代健保應仍可有一片新天地。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低費率買不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因此,要解決目前的健保財務問題,首要擴大財源。
德國的學者即提出,該國計畫將現行「依薪資計費」的方式,修改為依民眾的總收入計保費。其實,國內的「二代健保」規畫案,也將依被保險人個人薪資所得計費的方式,修訂為依「家戶所得」,即將各種不在薪資單上的收入都納入計費,既擴大計費基礎,減輕受薪階級的負擔,也提高公平性。另外,減少給付範圍、減少對醫院、醫師與藥物的支付,都是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對國內曾有的「健保民營化」聲浪,蕭慶倫總結各國學者建言與經驗時也強調,美國健保高度私營化結果,造成保費過高,近兩成的民眾無法納保,不少醫院只收容易醫治的病患,「挑肥撿瘦」的結果,讓就醫的公平性蕩然無存。「公營健保制調保費時,民眾會群集反對,民營化的健保要調保費就調,民眾根本無從置喙,只能選擇離開。」「無論如何,千萬別想要讓健保私營化,否則在企業競爭的壓力下,民眾就醫的權利可能會被犧牲。」
與會的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劉見祥也認為,為保障民眾就醫公平,現行的總額管制有其必要,以便將健保費用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同時確保大小醫療單位能夠持續運作,並兼顧醫療品質。
未來,二代健保更要仿效英國,健全更完整的家醫與轉診制度。小病到小醫院、大病到大醫院,並將診所、醫院、醫學中心「垂直整合」;不過,應邀與會的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李明亮則提醒,健保上路之初,政府要民眾小病不到大醫院,卻遭到強烈的民意反彈,顯見有些制度需要先從教育民眾做起,等到大家都有轉診的正確觀念,自然水到渠成。
李明亮說,我國的健保制度其實很完善,只是沒有完全落實,如依法在6%健保費率上限以下,衛生署均可依健保財務,逕自調整費率,簽呈給行政院長批准即可實施;然而,當年他只是想把費率從4.25%調到4.55%,就遭受莫大的壓力。因此,他強調,未來健保局應該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同時,民眾也要有所認知;如果大家仍舊沒有正確體認,再完善的制度也無法永續經營。
另一方面,與會學者也認為,二代健保應該增加投資在疾病預防、衛生教育部分,「慢性病就像是健保的癌症」,耗費越來越多的資源,與其對抗它,不如提前預防它,
一來減少民眾罹病後龐大的開銷,
二來,這才是讓民眾保持健康的最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