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至電腦/平板瀏覽
最 hot 最 NEW
發表回覆

怎麼了? 98年總額協商

2008年 9月 19日, 21:17

怎麼了? 98年總額協商

陳宗獻 醫師 (本會常務理事)

97/09/17

大家矚目的98年度總額協商觸礁了!

七年來基層總額協商首次以「送署核定」落幕。

醫界與消費者雙方無法達成協議,表面因素是期待差距太大(協商因素,全聯會:3.9%,消費者:0.1%),實際因素是溝通平台不良,協商氣氛今昔相較,天儴地別:

一、會議時間:

往年協商以「協商成立」為目標,雖有時程表,往往挑燈夜戰,以達成協議。今年以「準時散會」為目標(也許是壓制醫界的手段),會前宣稱:「協商不成,逾時不候,送署裁定」。

以基層總額為例,扣除全聯會報告,消費者、健保局、衛生署的「閉門會議」之後,僅留40分鐘為真正協商時間。換言之,談判98年基層近900億健保照護費用,全体委員僅平均每位分配到1。5分鐘發言,如此程序,對醫界而言,除非無絛件投降,「送署裁定」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二、主委的角色問題:

費協會之任務為年度費用總額之協商,費協會主委自應扮演「協調者」之角色,例如消費者最重要的主張是:依據健保局提供的資料,過去三年已經給基層總額慢性病新增費用35億元,基層代表則澄清95年協商因素署公告中並無「慢性病」之新增費用名目,35億元亦非單純慢性病新增費用,且過去三年慢性病的財務缺口就將近百億。

雙方各自陳述,直到「時間到」鈴響(又是今年另一創舉),這個「35億元」羅生門始終不見主席澄清說明,或指示查會議記錄以供雙方參考。似乎專等「時間到送署裁決」,整個協商過程實在令人想不透,衛生署是否真樂見協商不成,以便擔任「仲裁者」?

三、消費者及學者代表、健保局、費協會主委立場一致而分工合作:

以互相茅盾的兩面手法對付「醫院」和「基層」兩個總額,例如,醫院協會主張協商因素零成長,健保局卻「硬塞」各種名目的成長率(如新葯新科技)給醫院,打的如意算盤是:編一億用十億。消費者代表低調配合。對基層,消費者代表姿態極高,毫無轉圜空間,主張基層協商成長率為「零」,打的算盤是:即使基層「零」成長,醫療服務依然一項不缺。
板橋協商散場的颱風夜,是個無眠之夜。

98協商未定,協商策略必須改弦更轍,官方亟於「孤立」處理醫院總額,可能建議全聯會再協商一次。

問題是,假若今年基層吃一口「嗟來之食」(0.1%-0.?%)成長率,明年以後是否再度行乞於費協會?


短期之策有待內部共識,且不宜在此時此刻明文討論,長期之策則應思考:如果總額是醫界必定承擔的十字架,落實「量入為出」就是醫界突破供需雙邊不對等的首要救命帖。如果「總額支付」缺乏「量入為出」的實際執行機制(如加拿大的預算不足,暫停服務等),如果「量入為出」始終是為政者的嘴邊禪, 沒有配套措施。 消費者、學者代表及健保局將永遠打壓醫療費用協商成長率,把健保財務爛攤丟給醫界承擔。如此「送署裁定」,絕不可能裁出什麼令人驚喜的結果。

及早向國際取經,在國內強力要求「量入為出」的具體方案才是當急之務。

912總額協商快速宣告結束,不禁感嘆,醫界提供民眾價廉質優的服務,卻要面對不合理的批判甚至惡質的言語,真是情何以堪。

今年費協會創下幾項總額協商的記錄:

一、預算協商討論時間最短。(醫院60分鐘、基層45分鐘)。

二、主席說明最少。

三、最有魄力:時間到按鈴,協商沒結果,送署裁定。

四、發言的費協會委員最少。


藍天執政成果尚待時間檢驗,醫界對選前馬團隊的幾項承諾,始終耐心的靜侯新政府優先處理經濟、民生之後,再行研議,然而, 誠如前述,今年截然不同的協商平台,究竟反映了些什麼?

費拹會不再超然於健保局之外?衛生署以強勢裁定為已任?

醫界的聲音太小? :evil: :evil: :evil: :evil: :evil: :evil:

不費分文就可以做得更好的協商平台,竟落得破幾項微不足道的記錄收埸,新舊政府如何做為,醫界實在點滴在心頭。

Re: 怎麼了? 98年總額協商

2008年 9月 22日, 23:25

不成熟淺見:

1. 「協商不成,逾時不候,送署裁定」:如果還未議價, 賣家就知必定「買賣成立」, 那何必繼續協商?

接受殺價?(像買房子 一樣)

建議:醫界應主張「協商不成,逾時不候,醫界棄標」, 否則似將被軟土深掘.

如下例
97/9/20各大報 "萬華BOT案,亞太棄標

台鐵萬華車站BOT案再出現波折!得標廠商亞太線上服務公司昨(十九)日宣布放棄得標資格。

而台鐵局則回應表示, 目前尚未收到亞太 線上的通知,若是亞太線上確定棄標,則會通知次優申請人樺福建設開發公司進行議約程序。"

2. 健保局是否涉及"故意""不完全給付"? 醫界總額點值仍只0.9+, 未達一點一元, 但97年藥價省下的錢, 醫界卻被以其他預設理由,似乞憐般分食肉 屑; 在以年度總結的整個健保總額支付給付中, 醫界是債權 人, 健保局應是債務人, 當債務人尚無能完全履行償還債務, 豈能一邊診療費給付不完全, 一邊以有節餘, 另作它種投資, 或要求債權人更多給付為要件(健保"卡債族"?)

尤當健保局有能力還債, 卻故意不履行, 是否涉及"故意""不完全給付"?

3. 醫院協會主張協商因素零成長,健保局卻「硬塞」各種名目的成長率(如新葯新科技): 拿5毛買1塊, 原來健保也可融資融卷, 甚至舊年度先斷頭, 新年度又先放空, 原來健保"崩盤"的始作俑者竟是健保局本身, 醫界要跳出來要求"國安基金"加入護盤,

感謝醫界這幾年出現立場公正又能堅持熱誠的同業, 令人欽佩 板橋dr
發表回覆

Powered Hosting by © 2012 酷康科技有限公司 KuKan Technology Co., Lt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