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11月 4日, 22:02
輪狀病毒來了
醫師提醒,每年11月開始進入輪狀病毒腸胃炎盛行期,最近氣溫下降,容易群聚感染,提醒家長可為寶寶接種疫苗,如家中有其他小孩染病,也應妥善隔離。
常洗手、常消毒 抗病有效
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宏昌表示,
嬰幼兒急性腸胃炎的病毒以輪狀病毒排名第一,是5歲以下幼兒常見疾病,其中4成是2歲以下。輪狀病毒在秋冬及早春最為活躍,氣溫15度至20度繁殖性最強,今年氣象預測氣溫會比往年冷,家長更應該注意。
台灣每年約1萬8000名5歲以下幼兒感染輪狀病毒住院,根據「小兒輪狀病毒腸胃炎住院家長身心暨經濟影響」調查,病童平均住院3天,家長須請3.3天的假來照顧孩子,估計醫療成本與家長的薪水損失總計1萬2500多元。
調查也顯示,國內小兒輪狀病毒主要症狀,是7天以上大於10次的水瀉,伴隨1至2次嘔吐,同時有2成7病童會高燒不退,體溫高至40度。此外,5.4%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合併症,出現全身抽搐,嚴重者更會意識不清的昏睡狀態。
李宏昌呼籲民眾把握「三常二要」原則,
也就是「常洗手、常消毒」,並
「經常把嬰幼兒的餐具與大人分開」,
此外,要保持室內良好通風及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不過,他也提醒家長,6個月以下的幼兒接種疫苗,才有一定的效果。
輪狀病毒傳染性高,寶寶最好在出生六個月內完成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利預防。
輪狀病毒在攝氏十五度至二十度是活動力與繁殖性最強時候,而最近的溫度已下探攝氏二十度,須提高警覺,「若沒控制好,可能全家都被傳染,孩子發育也可能受影響」。
輪狀病毒病例每年都會在 11月時上升,且在 2-4月時達到高峰。
李宏昌主任表示,輪狀病毒感染會有發燒、腹瀉、嘔吐、脫水等症狀,胃腸炎拉不停,嚴重時會有慢性腹瀉,腸子失調,會讓孩子長不大;另外,就是情況嚴重時會有抽筋、休克,照護不佳會死亡。
李宏昌主任指出,輪狀病毒感染,會使腸子的黏膜中乳糖酵素缺乏,所以,喝牛奶的小嬰兒,因為腸子中缺少了可分解乳糖酵素,就會容易拉肚子,因此,當感染輪狀病毒,就不要喝牛奶。
另外,李宏昌主任強調,當輪狀病毒感染,是以口服補充或靜脈注射電解質支持性療法為主,家長則是可提供香蕉、蘋果、米湯及土司來止瀉及補充營養。
預防輪狀病毒感染 注意事項
●在用餐前、排便後均須洗手
●保持環境清潔,並定期消毒
●如遭感染,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目前國內有上市2款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新生兒滿6個月前完成口服,可達8成以上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