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樑形容TFDA的成立,「根本就是一個騙局rose 寫:
學者研究 國人體內塑化劑殘留 美國人的5倍
一名起雲劑製造商20110525驚爆,以「鄰苯二甲酸類塑化劑(即DEHP)」取代棕櫚油製成的起雲劑保存期限長、相對穩定,業界二十多年前就知道,衛生單位為何不知道?學者的研究數據則更驚人,台灣人體內的環境荷爾蒙代謝物質濃度為美國人的五倍。
業界都知道 衛生單位怎不知
不願具名的業者指出,早在二十多年前,市面上就出現添加DEHP的起雲劑,當時這些加料的起雲劑,顏色濃純潔白,賣相很好,更重要的是,保存期限較使用棕櫚油製成的起雲劑還多上六、七個月,而且同樣的劑量,DEHP起雲劑可稀釋、調配於飲品的量更多,以致許多業者都想知道「如何製造高品質起雲劑?」
起雲劑是合法的添加劑,運動飲料及果汁等有些成分,在加入水之後無法很均勻地混合,飲料業者加入起雲劑後,可以將飲料中的各種成分互溶在一起。不過,起雲劑是複方,各家配方不同,有些是用阿拉伯膠、乳化劑及棕櫚油去組合配成。
摻塑化劑保存久 耐用成本低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和台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都表示,業者在起雲劑中添加DEHP,一方面因為價格差到五倍,另一方面則因為DEHP穩定度極佳,可以大幅提升可用範圍。
合法生產起雲劑的味特香料企業董事長鄭清竹則說,價格便宜並不是最大誘因,「美觀、耐用」才是不肖商品贏得市場優勢的主要原因。
鄭清竹指出,許多天然植物油存放一段時間後都會出現一股「臭油」味,所以使用棕櫚油製成的起雲劑保存時間比較短,且顏色比較黃,產品的穩定度確實比較差。但是國內較具規模的香料公司中,合法起雲劑的生產製造只是小品項的營業項目,所佔營業額往往不到千分之一,而且一般香料、香精製品都用不到塑化劑,香料同業們意外受牽連,個個叫苦連天。
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指出,民國八十八年以前,政府並未將DEHP列入毒性物質,業者可能有些配方使用DEHP。做為毒物列管之後,政府另有食品容器檢出標準,亦曾針對相關容器溶出情形進行監測,但確實沒想過有人把它放在起雲劑使用,這次純屬意外檢出。
其實DEHP早已滲透進國人體內。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發表在「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期刊上、針對台灣孕婦體內DEHP代謝物的研究顯示,最高值大概是美國孕婦的十三倍;陽明大學楊美蓮教授二○○八年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論文,則是從六十位國人尿液取樣中發現DEHP代謝物MEHP濃度約為十六奈克,與美國疾病管制局調查結果的美國人尿液每西西三.二奈克、德國人二.七奈克相比,濃度為美國人的五倍,德國人則近六倍。
不只吃進嘴 環境污染也很多
李俊璋認為,國人體內代謝物濃度這麼高,可能源自於平常生活太常使用塑膠袋裝熱食、塑膠杯冷飲,以及保鮮膜放入微波爐等。尤其電線外層包塑膠,老是不拔插頭,插頭發熱就會逸散出DEHP、遇冷凝結後就落在粉塵當中。把保鮮膜、塑膠容器等放入微波爐也是,加熱後散出來的DEHP,遇冷也會落在家中地板上、變成粉塵。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認為,台灣是塑膠王國,過去用了太多的塑化劑,這些塑化劑慢慢進入食物鏈,我們不知不覺就會從食物中吃到。尤其是一些高油食品,包括紅肉類、油炸類、奶油、含油量高的餅乾等,小朋友吃多了就會累積在體內。一般民眾無法在產品標示上看到起雲劑,但問題不在起雲劑,而是不肖業者在起雲劑中添加DEHP。
民眾該如何面對無所不在的DEHP呢?
林杰樑建議,不妨先抽血做檢查,畢竟這種長期毒性可能已經造成永遠的傷害,政府有必要先幫忙民眾受檢,蒐集資料集體向廠商求償。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衛生署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為全民的食品藥物安全把關,但今年TFDA編列食品管理業務預算僅有一.二億元,還較去年少了○.三億,平均每個國人只分到五.二一元,歷經塑化劑風暴,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便批評,TFDA的升級只是換湯不換藥,人力不足、預算也不夠,「根本就是一個騙局」。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表示,翻開預算書,文建會今年補助各地政府辦理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就編了五.七億元,相較之下TFDA食品管理業務預算,實在是少得可憐,讓人質疑政府真的重視食品的安全管理嗎?
立委批預算不足 影響執行力
TFDA一年的預算只有二十二億到二十三億左右,分給二千三百萬人,一人分不到一百元,且這一百元之中,食品只佔一部分,還要包括藥妝及檢驗;直接與食品管理相關預算更只有約一.二億元,平均下來每人更只有五.二一元。林杰樑搖頭說:「我們的業者如此不可信,這樣的經費真的太少了。」
依據監院調查報告,二○○八年美國每位國民分配到的食品衛生管理費用為一六○元、英國一五八元、香港四五八元。台灣每人不到一百元的預算,已差其他國家一大截,更何況是每人五.二一元的食品管理預算。
今年TFDA編列食品管理業務相關預算不僅較去年一.五億減少○.三億,在「推動國內食品業管理業務」項目,預算僅編列二千萬元,較去年五千三百多萬腰斬了一大半;「加強進口食品安全」項目方面,預算由去年的二千二百萬元,增加到今年的四千六百萬元。但自預算的編列看來,TFDA的食品管理業務,「根本是重邊境進口,輕國內食品」。
管理業務多 人力失調問題大
國內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除預算不足,還有後天的人力失調。立委黃淑英表示,衛生署一再表示,TFDA成立之後,共增加了一百一十三名人力,但仔細分析發現食品組的人力從改制前的二十九人,到改制後只增加十四人。這十四人中,多為處理目前標檢局執行的業務,實際處理食品衛生業務的人力,估計最多增加五人,這五人所處理的業務又以餐飲衛生為主,與食品安全業務無關。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TFDA成立前,藥物食品檢驗局包括各檢站人力還有一百九十九人,TFDA成立後,檢驗人力還少了一人。事實上,過去由標檢局進行的食品檢驗工作若移至TFDA執行需要多少人力,並未經過完整評估,衛署認為需要一百人,標檢局評估只要三十人,其間的差距甚大。
林杰樑形容TFDA的成立,「根本就是一個騙局」,本以為食品安全會更受到重視,結果主管機關只能每年選幾個產品來抽驗,不然經費不夠,如果做一次食品戴奧辛抽驗,當年可能其他產品都驗不了,因為太貴。「要給他們人力、物力、設備,出了事來檢討他們才站得住腳。不然,事情多到做不完,以後大家只想把份內事情快做完,『雞婆』只會越來越少。」
衛生署長邱文達則表示,接下來衛生福利部要成立,TFDA也會升級成為食品藥物衛生署,他會盡力去「喬」、爭取人力及預算。
新聞局長楊永明表示,在多次跨部會會議中,都曾討論食品安全如何簡化管理、強化監督,像目前關注的源頭管理及食品安全的重建,也都是未來規劃重點。衛署也計畫舉辦食品安全大會,邀集專家、討論未來的修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