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朋友

朋友就是醫生 大家來聊天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4月 17日, 01:52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3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6月 19日, 06:5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4日, 20:44
手頭現金:
1,538.35

文章: 357
心肌梗塞 致命隱形殺手

半數以上病人,發作前一個月都會胸部悶痛,別輕忽症狀,錯過診治時機。



心肌梗塞被稱為致命的隱形殺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副教授黃瑞仁表示,

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有抽菸、高血糖、高 血脂、高血壓、家族遺傳、年齡老化等六項,

只要六項中有三項以上,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就會提高。

黃瑞仁表示,高血脂又稱為血脂肪異常,可細分為總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4項。高密度膽固醇的數值要高,男性應大於40、女性大於50,其他3項則要低。

家族遺傳是指家族中的父母與兄弟姊妹,男性若有人55歲以前就發生心肌梗塞,或女性若有人65歲以前發病,就是一項危險因子。年齡老化則指男性超過45歲、女性大於55歲。

黃瑞仁指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主要有突發性胸痛、持續30分鐘以上,嚴重者會全身冒冷汗、臉色蒼白,八成病人都有這些症狀;但有二成病人症狀不典型,僅出現突發性呼吸困難,這種不典型的症狀特別容易發生在65歲以上老人或糖尿病人身上。

黃瑞仁說,少數心肌梗塞病人只出現胃痛或牙根痠痛的症狀,這時就得靠有經驗的醫師配合心電圖等檢查以獲得正確診斷。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冠狀動脈內的硬化塊因破裂而造成血栓形成,血管在短時間內完全阻塞,失去血液供應的心肌細胞因此死亡,心臟的收縮功能也大受影響。

王宗道表示,台大醫院與國外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病人,在發作前一個月都有或輕或重的胸部悶痛,但因為病人輕忽這些症狀,錯過就醫診治的最佳機會。因此,預防心肌梗塞的第一步,就是認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症狀,及早就醫。

王宗道指出,典型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症狀是病人在運動、吃飽飯或洗澡時,感覺胸口有重物壓迫感,有些人甚至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從胸部上升到脖子或下巴,也有些人會合併左手痠麻,有這些症狀,應該及時就醫檢查。

黃瑞仁表示,心肌梗塞病人發病後死亡率高達15%,近年來因為心導管治療的進步,死亡率下降到10%至12%;心肌梗塞病人在確定診斷後,越早把血管打通越好,黃金時間是發病的12小時內,超過12小時,心肌就完全壞死。

心肌梗塞如何預防

1.戒菸

2.嚴格控制血脂

3.心血管病人,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舒張壓80以下,最好能控制在120/80以下

4.糖尿病人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飯後血糖控制在140以下

5.服用阿斯匹靈等藥物抑制血小板

6.使用藥物控制血脂肪

資料來源/黃瑞仁醫師、王宗道醫師 製表/許峻彬

心肌梗塞緊急處理

1.家中親人長輩突然胸痛冒汗,從意識清楚變成昏迷沒有心跳

2.對昏倒者施以心臟按摩,以兩手伸直直接按壓胸骨正中間

3.每分鐘按壓60次,因為相當費力,最好兩人輪流按壓,直到送到醫院為止,可維持腦部血流,避免患者腦部缺血成為植物人

高危險群平時該做什麼準備?

1.若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即抽菸、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家族遺傳、年齡老化6項危險因子有3項以上,家中應該準備舌下含片

2.若突發胸痛很厲害,可先吃1顆,持續胸痛,5分鐘後再吃第2顆,若仍胸痛,5分鐘後吃第3顆,如果仍無改善,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黃瑞仁醫師 製表/許峻彬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2月 8日, 21:5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日, 06:00
手頭現金:
2,580.50

文章: 609
運動胸悶卡卡 全吸收模架治心病


一名四十歲的上班族,有吸菸習慣,平時喜歡打籃球來調劑工作壓力,近日運動時都會感到胸部具有壓迫感,胸悶不適、體力大不如前,就醫後透過心導管影像診斷,發現他的血管嚴重狹窄;因此,醫師建議採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治療,來改善病況及幫助修復血管。

收治該名上班族的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許榮城表示,綜合評估患者的年紀與血管狀況後,選擇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模架約兩至三年後會完全吸收完畢,不但可恢復血管的自然舒張與收縮的彈性,也對於血管修復會有所幫助。

心臟支架有許多種類,傳統金屬支架分為厚度較厚的不鏽鋼材質,也有較薄的鈷鉻合金材質;台灣在去年正式引進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此模架為一種高分子聚乳酸材質,會被人體自行吸收、分解成水與二氧化碳,解決了金屬支架永久留在體內無法吸收、影響血管修復的問題。

許榮城醫師表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植入人體後約六到九個月後才會被慢慢分解,此時血管已逐漸定型,如同栽種植物的枝幹,為了固定造型會用鐵絲纏繞樹枝,待盆栽定型後再將鐵絲移除,因此對於血管的支撐力而言,跟傳統金屬支架相較,除了可達到相同的效果,模架吸收後的血管彈性,則是能恢復到自然狀態。

根據國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與傳統金屬塗藥支架相比,一年追蹤的術後心絞痛比率可以下降36%,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許榮城醫師提醒,做完心導管手術後需要按時服用藥物,醫師會根據患者狀況跟危險因子,開與適當處方,尤其是雙重抗血小板藥物,可減少植入支架或模架再栓塞情況,必須定期服用。生活習慣方面,除了飲食要清淡,少油、少鹽、少澱粉外,也要配合一週三到五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吸菸者也需戒菸,三高患者更要做好控制,才能保有健康的血管。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7/671372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6年 9月 8日, 20:3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17日, 20:16
手頭現金:
2,094.90

文章: 540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103年台灣有19,400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平均每27分5秒就有一人因心臟病發作而死亡。

高溫脫水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
美國心臟學院、歐洲心臟學院與亞太心臟學院院士、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氣溫快速下降的時候,氣溫下降幅度越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相對增加。就趨勢上來看,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仍較夏天來得高。

溫度變化對心肌梗塞的發生是個不利條件,但脫水的影響也不容忽略,因此,心肌梗塞就容易在炎熱夏天發生了。尤其高溫之下,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加重心臟負荷,心率也會加快,容易出現血管供血量不足的情況,因此,若長時間處於高溫下,大量流汗,但水分又攝取不足,還會出現脫水的狀態,進一步使得血液濃縮,易形成血栓,提高血管阻塞的風險。

由於高溫與脫水對心臟是個危機,王宗倫提醒民眾,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千萬不要輕忽心肌梗塞的威脅。一旦有不適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胸痛是心肌梗塞發作典型症狀
王宗倫表示,胸痛是心肌梗塞發生時的典型症狀,病人如同被大石頭壓住胸口般,出現呼吸不順、冒冷汗、臉色蒼白,且出現轉移性疼痛。疼痛感會延伸到下巴,有些人會誤以為是牙痛,也可能延伸到左肩、脖子,誤以為是關節方面的問題,或是出現上腹部疼痛,被誤以為是腸胃不適。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胸悶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卻只有不到半數的患者會出現此表現,亦即有半數以上的病人發生心肌梗塞時,並未出現自覺症狀。

尤其糖尿病人、年長者,因神經功能病變或退化,也或許是女性因習慣忍耐,對症狀的表現相對不敏感等,都可能讓病人在心肌梗塞發作時,全然沒有感受到明顯的不適症狀。

中暑與心肌梗塞大不同
心肌梗塞發作時,會出現冒冷汗、臉色蒼白等表現,在炎炎夏日是否可能被誤以為是中暑?對於這一點,王宗倫倒不擔心。即使民眾認知的疾病與醫學的定義並不相同,但病人送醫後,醫師還是可以清楚辨別。

中暑是指病人因體溫調控機制失常,導致昏迷,與心肌梗塞大不相同。王宗倫指出,雖然中暑嚴重脫水時,病人會出現心臟不舒服的現象,例如心跳加速、心悸等,但多半不會出現胸悶這類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

急性冠心病分3大類
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之一。冠心病是指心臟血管管徑狹窄程度至少一條達70%以上,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平常處於穩定狀態。一旦出現急性症狀則為急性冠心症,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心電圖判斷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與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3大類。

❶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也就是血管狹窄會出現不穩定性的變化,是指新發生的心絞痛症狀(例如過去未曾出現的胸悶症狀)、程度加重的心絞痛(以前爬兩層樓會感到胸悶,現在爬一層樓就會胸悶)、休息狀態下的心絞痛(一般是運動量大時,血流供需失調才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後的心絞痛等。

❷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

若病人出現急性冠心症的表現,死亡風險高,需盡速就醫。尤其是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更需與時間賽跑,及時打通血管。ST段上升的病人,從症狀到就醫若控制在6小時內,死亡率約6%,但若超過12小時,死亡率則上升到16%以上。

❸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

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絕大多數即使血管嚴重狹窄,但仍有血流可以通過。這類病人通常年紀較長、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甚至曾被檢出有心血管狹窄的問題。病人的血管因多處狹窄,血管之間發展出側枝血管,以相互支援,病人常有胸悶等不適症狀。雖然病人整體的血管健康並不理想,但一處堵住後,因血管間可以支援,不致於出現即刻性的死亡威脅。

勿輕忽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意指血管狹窄出現了不確定性的變化。病人多半是症狀出現2天至2週間求診,其實不穩定症狀出現的前幾天,危險性最高,若病人2週後才求診,通常已安然度過危險階段,但因病人心肌已出現一定程度的缺血情形,血管出現不穩定性的變化,建議要盡速就醫,並經由心電圖判斷ST段上升與否,評估心導管手術介入的時間點。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前理事長黃瑞仁警告,一旦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意味病人已接近心肌梗塞的發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心肌梗塞診斷3要件

心肌梗塞的診斷要件有三大項,第一是臨床症狀、第二是心電圖、第三則是心肌酵素。

黃瑞仁表示,心肌梗塞需符合三項診斷中的兩項,其中心肌酵素是必要的診斷條件。若心肌酵素診斷確定,可知病人的心肌已經開始壞死。

國外的研究指出,病人從症狀發生到給予治療,每延誤30分鐘,即會增加7.5%的一年內死亡相對風險。現今臨床上,已可藉由高敏感度的心肌鈣蛋白的檢測,一小時即可知道結果。

診斷ST段上升,盡速心導管打通血管
在心電圖的診斷上,則可從ST段的變化,區分為ST段上升的病人與非ST段上升的病人。王宗倫表示,ST段上升的患者會依標準流程,力求盡速以心導管打通血管。至於非ST段上升的患者,亦需接受心導管治療,只是時間上沒有那麼迫切。

ST段上升的病人,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中有一條被堵住,其中約7成的病人血管可是百分之百被塞住,以致下流血管完全受到影響,需盡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經由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恢復血流。若無法於1小時送達可執行心導管手術的醫院,則可先施以血栓溶解劑,但有0.5%併發腦出血的風險。

若確診太晚,需採藥物治療
若被診斷出的時間較晚,則需採藥物治療。選用的藥物包括:抗血栓藥物(併用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血劑)、交感神經抑制劑(血壓穩定較不易併發心律不整)、血管強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或是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心肌壞死會結疤,可延緩左心室擴大的速度,延緩心臟衰竭的時間)、降膽固醇藥物(斯達汀類,讓斑塊穩定不再破裂)。

王宗倫表示,ST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只要堵住的血管被打通,即可恢復正常血流,但需要搶時間。

心肌梗塞的死亡風險有多高?
◆ST段上升面臨「鯨吞型」死亡威脅

ST段上升的病人所面臨的是「鯨吞型」的死亡威脅,由於大範圍的心臟肌肉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嚴重心律不整,短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極高。一旦救回來,病人只需戒菸及服藥配合,即可大幅降低死亡的風險。

◆非ST段上升屬「蠶食型」死亡威脅

非ST段上升的病人面臨的死亡威脅則屬於「蠶食型」。短期死亡率不像ST段上升的病人那麼高,但因問題血管很多,1~10年的長期死亡率反較前者來得高。

王宗倫強調,一旦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以台灣現有的醫療便利性,病人最好第一時間即送醫。至於穩定型的冠心症病人,即使沒有立即的死亡威脅,但務必控制危險因子,並依醫矚服藥,尤其一定要戒菸。

在不增加病人心臟負荷的情況下,可採取適度運動,對心臟功能有所助益,但切勿進行過度激烈的運動,以免發生猝死。

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三高病史與抽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若有三高、抽菸、曾被檢出有冠狀動脈疾病者,一旦出現疑似心臟疾病的表現時,一定要盡速就醫,爭取搶救時間,降低心肌壞死的機率。

冠心病與心肌梗塞的發生,男性比女性來得高,男女比例約是3:1至4:1。但女性停經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即與男性不相上下,更年期後的女性得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3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Powered Hosting by © 2012 酷康科技有限公司 KuKan Technology Co., Lt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