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戳破血管 險要人命
傷口小、恢復時間短,微創手術優點多,不少患者都會要求醫師透過內視鏡、腹腔鏡來動手術。但如果醫師技術未到位,則可能讓小手術變成一場大災難,「微創變重創」!中部某醫院最近就傳出醫師進行微創手術時,意外扎到病患下腹靜脈,造成嚴重內出血,險些要了人命。
引言回覆:
秀傳醫院在2008年5月成立了亞洲第一家遠距微創手術中心,將法國整套先進儀器及訓練準則引進台灣,迄今已經培訓近三千人次,而國內醫師居多,占六成六,其餘學員來自本、韓國、大陸等地。
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院長吳鴻昇表示,台灣是全亞洲最早實施專科醫師制度的國家,但受限於醫療法規,衛生署及各大醫學會對於醫師並無約束力,不能限制醫師醫療行為。
「在台灣,只要醫師不怕被告,什麼刀都敢開!」吳鴻昇無奈地說,一般醫學會認證課程有如「口腔外科」,只要聽一聽、講一講,就可取得學分認證。
反觀其他國家,包括日、韓等國對於微創手術都採嚴格認證制度,必須受訓,實際臨床操刀合格,獲得認證,始能執行腹腔鏡、內視鏡等微創手術,讓病患得到更大的保障。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也有同感,他指出,全國幾乎每家醫院都在做微創手術,但品質參差不齊,衛生署應該提出認證制度,制訂訓練課程,鼓勵外科醫師「國內留學」,參加短期研習,以提升台灣微創手術水準。
秀傳彰濱院區醫療副院長隋善中認為,在沒有認證的情況下,國內醫界確實出現微創手術亂象。他強烈建議,想做微創手術的醫師一定要接受專業訓練,如果自覺功夫還不到家,就應該做傳統手術。
隋善中強調,在教學手術台上,醫師學員以豬隻來練刀,如果不慎插破動脈,會造成豬隻流血不斷;類似血淋淋事件出現在真實手術台上,那可是醫師、病患的大災難。
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院長吳鴻昇主張,微創手術亂象確實必須整頓,建議衛生署、各醫學會及醫學中心召開研討會,討論微創認證等相關措施,透過學習及實際操刀訓練課程,提升昇國內微創手術品質及水準。
秀傳彰濱院區醫療副院長隋善中表示,傳統外科手術一旦出問題,傷口較大,比較容易搶救。微創手術傷口只有兩三個小洞,如技術不純熟出問題,扎到血管或神經,小洞就會變成「大」刀,必須把傷口變大才能看清楚,找出問題癥結。
國內醫界早在1988年就引進微創手術,當時主要用來切除膽囊、盲腸,隨著技術及儀器精進,傷口越來越小,造福許多患者。但有些「藝不高,卻膽大」的醫師在經驗不足下,幫病患進行微創手術,就可能引發醫療糾紛。
據了解,中部某大醫院一位外科醫師在幫人做腹腔鏡微創手術時,不慎扎到病患的下腹靜脈,但當時沒有發現。手術後病人推回病房,血壓急速往下掉,才又趕緊送回手術室。
也曾有經驗不足的醫師在微創手術過程中,發現病人不對勁,體內出血但又不找不到出血點,最後慌了手腳,也顧不得面子,將病人轉送至醫學中心急診室。
在日本「微創變重創」的慘痛個案更是時有所聞。吳鴻昇指出,五年前,日本就發生過兩起攝護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時,大量出血不幸死亡的個案。事後調查發現,主刀醫師經驗不足,竟依照圖譜下刀,結果病人動脈破裂大出血時,卻不會透過腹腔鏡止血救人,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為此,日本場實施微創認證制度,外科醫師想做微創手術,一定要接受訓練獲得認證。
微創手術小檔案
微創手術為運用新式及不同的儀器及技術,對人體組織結構傷害最小並達到手術目的。通常具有恢復快、疼痛少、住院時間短、後遺症較少的好處。
1987年法國完成全球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台灣在隔年引進,國泰醫院率先邀請美國專家來台示範。近年來微創內視鏡手術的技術、設備和器械推陳出新。
以腸胃手術為例,傳統剖腹傷口至少20至30公分,微創手術只要開3至5個洞,最大洞口1.5公分。近年來微創手術盛行率已漸漸凌駕傳統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