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朋友

朋友就是醫生 大家來聊天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4月 29日, 05:11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6月 30日, 23:0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日, 16:41
手頭現金:
1,481.50

文章: 504
防蚊液百百款 噴多恐導致嬰幼兒中毒!

夏天到了,蚊子開始漸漸變多,許多民眾也喜愛在這充滿陽光溫暖的天氣,帶身邊的小孩到山林間遊玩,防蚊液就成了民眾出遊必備的物品之一。

但是,市面上許多款防蚊液當中,都含有一種化學藥劑DEET(敵避)當作驅蚊的主要成分。然而,根據國外多篇的研究發現,這種化學成分可能會造成人體出現抽搐、昏迷、神經病變等症狀,尤其對嬰幼兒的身體影響更大。

市面上防蚊液百百款,可是許多防蚊液卻不缺DEET(敵避)當作驅趕蚊子的主要成分。

對此,英國牛津大學分子生物博士劉炫亨指出,過去,為了達到快速驅蚊的效果,不少人會選擇使用化學防蚊產品,殊不知濫用這些化學物質的結果,不但會汙染環境,更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他解釋,敵避是一種可以直接作用在蚊子觸覺器官以達到驅蚊效果的成分,但由於直接接觸肌膚,曾有國外嬰幼兒腦、神經及心臟病變的案例發生,因此不可不慎。

其中,民眾外出遊玩,除了噴灑防蚊液之外,還會在塗上一層防曬乳液,以達防蚊兼防曬的效果,但是劉炫亨強調,含敵避的防蚊液,如果與含oxybenzone的防曬乳一起使用的話,恐怕會導致皮膚對防蚊液敵避的吸收,增加三倍。

而敵避則是靠腎臟代謝出來,劉炫亨說,腎功能較不好的民眾,或是嬰幼兒腎臟功能尚未齊全,如吸收過多的敵避,則可能導致抽搐、昏迷、神經病變等症狀,因此他提醒民眾,選購防蚊液最好能選擇天然成分,不含敵避的防蚊液,才能夠防蚊也保健康。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3月 15日, 09:1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3日, 08:57
手頭現金:
132.05

文章: 113
蚊子叮抓破皮 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記者薛桂文/報導】

夏天蚊子多,被叮咬後可別亂抓;醫師發現,因蚊子叮、皮膚癢,抓破皮引
發感染的病例,最近暴增一成,有人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必須住院治療
,其實,要避免蚊子叮後的癢、腫,應速擦類固醇藥膏。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表示,蚊子叮咬的紅、腫、癢是種「過敏反應
」,一般人多半症狀輕微,但若較少接觸蚊子,體內缺乏抗體,便會腫得特
別厲害,像幼兒被叮咬後,被叮處可能腫成三、四倍大,即因體內無抗體之
故。

尤其,有特殊體質的人,過敏原可能隨著血液四處跑,不只被叮的地方紅、
腫,還可能全身起紅疹、發燒,嚴重者還會引發血管性水腫,使人呼吸不順
、頭暈、甚至休克。所以,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鼻炎、免疫不全疾
病等體質者,應格外小心。

趙昭明說,要減少蚊子叮咬後的癢,可以冷敷、降低溫度,或輕拍、造成輕
微痛感,因為冷、痛都可止癢,千萬別過度搔抓,以免抓破皮,不慎感染;
像每到夏季,這類抓破皮、引發感染的個案總明顯增加,有的甚至嚴重到得
住院治療。

他指出,民眾在蚊子叮咬後,常使用萬金油、綠油精、小護士藥膏等,其實
,這些藥品只是含有薄荷等清涼成分,有助止癢,對過敏反應並無療效;正
確方式應擦類固醇藥膏,才能消炎,嚴重者則可口服抗組織胺,才能抑制過
敏原。

專家強調,要防止蚊子叮咬,最有效的方法是噴防蚊液,其成分是DEET(俗
稱敵避)等化學成分,因蚊子不喜其氣味,所以可驅蚊;但裸露在外的皮膚
最好都塗抹,藉體溫使氣味揮發,驅蚊效果才好,若光噴在衣服上,仍難防
蚊子叮咬。

不過,這種化學成分的安全性雖高,但誤食仍有神經毒性,可能引發抽搐等
症狀,若接觸黏膜、傷口也可能致過敏反應,所以進入室內,蚊子少,最好
洗掉,且嬰幼兒宜避免使用,以免他們亂舔手指,不小心誤食中毒。

趙昭明說,坊間也有人用香茅、薄荷、樟腦、油加利等精油驅蚊,這些植物
氣味的確可趕走蚊子,只是精油揮發速度快,效果大概只能維持半小時,不
像DEET可維持二到六小時之久,所以必須經常塗抹,否則難逃蚊子咬。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3月 15日, 09:1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3日, 08:57
手頭現金:
132.05

文章: 113
如何防蚊? 二氧化碳是吸引蚊子主因


民間流傳許多「防蚊寶典」,例如,穿淺色衣服較可避免蚊子叮,而喜歡吃
肉、體溫較高者則易引發蚊子「食欲」,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台大昆蟲系教授徐爾烈表示,會吸引蚊子叮人的因素,其實最重要的是二氧
化碳,蚊子在遠距離就可辨識二氧化碳,所以只要有呼吸的人,無法避免排
出二氧化碳,就必定吸引蚊子靠近。

此外,體溫的確也是蚊子叮人的因素之一,徐爾烈曾做過實驗,發現蚊子最
有「食欲」的體溫是30~35℃,而人體的體溫一般在36℃、37℃,且體表的
溫度會略低,剛好落在蚊子喜歡叮的溫度範圍內,所以體溫高低並不會特別
影響被叮機率。

他強調,實驗顯示,低體溫的冷血動物如青蛙、蛇、烏龜等,照樣會被蚊子
叮,而高體溫達37、38℃的鳥類,有些蚊子特別喜歡,可見蚊子的「胃口」
之大,高低體溫都無法倖免。

至於淺色衣服是否可避免蚊子叮咬?徐爾烈澄清,這其實是誤傳,淺色衣服
並無驅蚊效果,只是比起深色衣服,在淺色環境下,民眾較易發現蚊子接近
,可以及時驅趕蚊子而已。

而一般認為的吃肉、酸性體質者,較易被蚊子叮,同樣缺乏科學根據;徐爾
烈說,蚊子在吸血之前,並無法感覺出誰吃肉多、誰的體質酸,自然也不會
有所選擇,只要有血吸就好。

徐爾烈也提醒,白天活動的蚊子以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為主,夜間則是三斑
家蚊、熱帶家蚊,而補蚊燈利用蚊子的趨光性加以消滅,所以僅對夜間活動
的蚊子較有效,白天點捕蚊燈效果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樓地下室都設有汙水池,很容易孳生寒帶常見的「地
下家蚊」,民眾不妨在汙水池的管道間、人孔蓋加裝細網,以防蚊子跑出來
為禍。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3月 15日, 09:2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3日, 08:57
手頭現金:
132.05

文章: 113
蚊子觸鬚上有感受溫熱、二氧化碳和乳酸的傳感器,蚊子的六隻腿上也分佈有這種傳感器。靠這種靈敏的傳感器,蚊子能在幾十米外感到人和動物的存在,然後由低濃度區飛向高濃度區,輕易地找到叮咬的對象。我們聽到蚊的哼哼聲,就是蚊子正在上空盤旋偵察,以選擇叮咬的對象和部位。假若室內同時睡著幾個人,那麼對於蚊子來講,首先選擇男人,深色皮膚的人,身強力壯的人,而對老人和嬰兒不感興趣。當然,若室內只有老人和嬰兒,飢不擇食,它是誰都叮咬的。


這則新聞可以聽聽可惡蚊子的來頭:

不想被蚊子咬,除使用防蚊產品外,旁邊站的人也很重要!研究發現,蚊子特愛叮咬體溫高、脂肪多、愛流汗、不洗澡的人,如果團體中有這號人物,同行者比較不容易被蚊子叮。,

台大昆蟲系教授徐爾烈表示,夏季是蚊子繁衍的旺季,但民眾常納悶,為什麼自己常被蚊子叮,有些人卻像有「金鐘罩」般,蚊子就是不咬他,原因可能出在體質不同。
就學理角度來說,蚊子喜歡體溫高的動物,若有牛、豬、人讓蚊子選擇,蚊子會優先叮咬體溫偏高的牛、豬,如果一樣都是人類,蚊子則愛叮咬體溫偏高的人,如孕婦、運動員。

蚊子也喜歡二氧化碳偏高的民眾,皮膚呼吸旺盛的年輕人與小孩,最容易散發汗水、呼出二氧化碳氣味與微生物,這是蚊子的最愛,若不想被蚊子咬,運動完後應該快拭去汗水,降低體溫。

體型偏胖、不愛洗澡的人,皮膚表層容易留有二氧化碳微生物,易招來蚊子,部分香水的香味,也可能易吸引蚊子,所以有些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被叮咬。

在環境中,戶外、烈日下的樹蔭及水池邊,都是蚊子最愛棲息的地方,不想被蚊子咬,到這些場所最好穿長袖衣物。
至於坊間流傳愛吃肉、體質偏酸的人,比吃全素者更易被蚊子叮咬,徐爾烈說,這沒有理論根據,因為,蚊子也愛叮咬和尚、尼姑。徐爾烈表示,上述理論只能解釋部分人為何常被蚊子「找上」的原因,但如果沒得「選擇」,蚊子也是會叮咬體溫偏低、纖瘦民眾,但或閉O這些人體質對蚊子叮咬不敏感,即使被叮也不會出現搔癢難耐、紅腫等情況。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8月 31日, 20:1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日, 06:00
手頭現金:
2,580.50

文章: 609
http://skindocchiu.pixnet.net/blog/post/302652507

比較方便的驅蚊成分只有兩種

也就是DEET(N,N-Diethyl-meta-toluamide)及

Picaridin(Icaridin, hydroxyethyl isobutyl piperidine carboxylate)




這兩種成分的差異如下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Powered Hosting by © 2012 酷康科技有限公司 KuKan Technology Co., Lt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