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朋友

朋友就是醫生 大家來聊天
現在的時間是 2025年 1月 5日, 01:58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3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3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8月 13日, 19:0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10月 6日, 16:37
手頭現金:
216.00

文章: 119
塑化劑干擾內分泌 男童女性化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塑膠中常添加的「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女童亦會出現性早熟症狀,衛生署將對塑膠容器中的塑化劑進行管制。

塑膠容器餐具勿加熱

生活環境中塑膠製品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塑膠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連香水、化妝品都有添加做為「定香劑」,衛生署雖禁用於化妝品,但去年有學者仍在指甲油中大量檢出,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因此疾呼:「所有塑膠容器、餐具,最好不要微波、不要加熱、不要裝熱食。」根據成大研究,外食族常吃的塑膠餐盒經過微波後,塑化劑的溶出量會增加三到五倍。

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研究員王淑麗主導的研究團隊,自二○○一年起,針對兩百多對母子檔進行長期追蹤,檢驗母親懷孕期與寶寶在零歲、二歲、五歲時的血液與尿液,比對體內「「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五種主要塑化劑與男性荷爾蒙的濃度變化。

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則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且男性荷爾蒙濃度會降低。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到五歲時,經行為評估量表測定,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珠寶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

塑化劑具有生殖毒性

歐盟認定塑化劑具生殖毒性,民眾打從娘胎中就得慎防其危害。李俊璋指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孕婦,甲狀腺素容易下降,間接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發育,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更在全球名列前茅。

成大最新研究也發現,若體內塑化劑暴露量過高,女嬰容易出現尿道口到肛門距離縮短的「去雄性化」跡象,八歲以下女童更可能出現乳房提早發育、月經早來的性早熟症狀。

引言回覆: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據最新一期《小兒科》期刊的報告,美國科學家調查了1,239名女童,年齡介於6-8歲,白人、拉美裔和黑人各佔約 1/3。調查結果發現,7歲女童中有10%已開始發育,8歲的更有20%白人、33%拉美裔和近50%黑人女童開始發育。英國也有7、8歲女童胸部開始發育的個案。青春期提早來臨影響女童身心。身體提早分泌雌激素和孕酮等荷爾蒙,增加乳癌和心臟病風險。心理上,她們可能遭同輩取笑欺凌,更早發生性行為。


此外,不少民眾以為塑膠袋、保鮮膜、塑膠碗盤,只要別裝熱湯、熱食就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但李俊璋提醒,塑化劑屬於「親脂性」的物質,不需高溫,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因此塑膠容器也應避免裝含油的食物。

塑化劑遇油脂易溶出

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去年抽測上百件市售塑膠餐具,發現以模仿油脂的「正庚烷」測試,在二十五度常溫下,就會溶出較多塑化劑,其中又以PVC材質保鮮膜最嚴重,她建議最好能禁用。其他材質保鮮膜也應避免直接接觸食物,更別用來微波食物。另外,家戶灰塵中也易含塑化劑,幼童接觸地板頻率較高,較易因接觸灰塵而攝入塑化劑,家中應定期打掃。

衛生署已預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草案,針對塑膠食品容器中的DEHP以及DBP,訂在「正庚烷」中溶出的限量標準,必須分別在1.5ppm與0.3ppm以下。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批評,塑化劑傷人是老問題,但政府始終不當一回事。

謝天仁指出,不同材質的塑膠瓶裝水、裝果汁,耐熱、耐酸的程度不同,以塑膠隨身杯或是塑膠盒為例,僅在瓶身標示塑膠容器「編號一到七」,根本是「標給專家看的」,民眾怎麼會懂編號的意義,業者應該清楚標示「適合裝盛的食品」以及「正確使用方法」。

塑膠業者表示,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在國際間都還沒有定論,目前的研究也只是「疑似」會干擾內分泌,政府在做決策之前應先聆聽業者聲音,如果「真的」會傷害人體,業者也會放棄。

引言回覆:
肥胖+雙酚A 美女孩7歲就轉大人
2010-08-10

 據美國學者最新研究,美國女孩進入青春期有越來越早的趨勢,高達二三.四%的黑人女孩七歲時已經開始「長胸」。公衛專家指出,青春期早熟可能會升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較容易導致自尊受損、飲食失調、憂鬱症、未成年抽菸喝酒,因此這股提早「轉大人」的趨勢相當令人憂心。

 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的《兒科醫學》(Pediatrics)月刊。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青少年醫學主任畢洛領導的團隊,調查辛辛那提、紐約與舊金山三地的一二三九名女孩,紀錄她們乳房開始隆起的年齡,其中黑人、白人、西語裔各佔約三○%,亞裔約五%。

 結果發現,七歲時,有高達二三.四%的黑人女孩已經開始「長胸」,白人女孩有一○.四%乳房開始隆起,西語裔女孩一四.九%。八歲時三個族群的比例分別為四二.九%、一八.三%、三○.九%。乳房隆起與月經初潮同為女性進入青春期的表徵,但前者的時間點較早。

 與一九九七年一項大規模全國性調查的結果相比較,黑人女孩七歲就進入青春期的比率從一五%上升至二三.四%,而白人女孩七歲進入青春期的比率從五.○%上升至一○.四%,八歲從一○.五%上升至一八.三%,增加幅度最為顯著。

 畢洛指出,造成美國女孩越來越早熟的可能原因有二,首先是體重逐代上升。美國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充足的體脂肪是進入青春期的先決條件之一。這次調查顯示,無論哪一個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的女孩會比較早熟。

 其次則是雙酚A(bisphenol-A)之類的環境化學物質或環境荷爾蒙。先前有多項研究顯示,常見於奶瓶等塑膠容器的雙酚A,會影響人體荷爾蒙(尤其是雌激素)的分泌,導致青春期早熟。



男人常接觸化學物質雙酚A(Bisphenol A),小心不孕。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警告,雙酚A可能減少男性精子數量,損害精子品質,如果想擁有健康的精子,最好還是少碰塑膠容器、罐頭等含雙酚A物品。

研究首席作者約翰‧米克(John Meeker)指出,雙酚A常用於包裝食物,飲料罐也有雙酚A成分,驗尿就可知體內雙酚A濃度。這種化學物質會模擬人類荷爾蒙作用,對健康造成衝擊。

過去動物研究發現,雙酚A可能傷害雄性精子品質。在這次研究中,研究人員為一九○位男性檢驗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並測量他們的精子濃度、精子品質。

研究發現,男人尿液中的雙酚A多寡和精子數、精子品質大有關連。尿液中雙酚A濃度最高的男人不但精子較少,細胞中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受損情況也較嚴重,精子數平均減少二十三%,DNA受損程度則增加十%。

研究近日發表於「生殖毒理學」期刊(Reproductive Toxicology)。研究人員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更了解雙酚A對健康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9月 3日, 08:3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8日, 15:48
手頭現金:
511.30

文章: 231
塑化劑干擾內分泌 男童女性化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塑膠中常添加的「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女童亦會出現性早熟症狀,衛生署將對塑膠容器中的塑化劑進行管制。


塑膠容器餐具勿加熱


生活環境中塑膠製品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塑膠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連香水、化妝品都有添加做為「定香劑」,衛生署雖禁用於化妝品,但去年有學者仍在指甲油中大量檢出,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因此疾呼:「所有塑膠容器、餐具,最好不要微波、不要加熱、不要裝熱食。」根據成大研究,外食族常吃的塑膠餐盒經過微波後,塑化劑的溶出量會增加三到五倍。

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研究員王淑麗主導的研究團隊,自二○○一年起,針對兩百多對母子檔進行長期追蹤,檢驗母親懷孕期與寶寶在零歲、二歲、五歲時的血液與尿液,比對體內「「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五種主要塑化劑與男性荷爾蒙的濃度變化。


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則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且男性荷爾蒙濃度會降低。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到五歲時,經行為評估量表測定,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珠寶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


塑化劑具有生殖毒性

歐盟認定塑化劑具生殖毒性,民眾打從娘胎中就得慎防其危害。李俊璋指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孕婦,甲狀腺素容易下降,間接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發育,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更在全球名列前茅。

成大最新研究也發現,若體內塑化劑暴露量過高,女嬰容易出現尿道口到肛門距離縮短的「去雄性化」跡象,八歲以下女童更可能出現乳房提早發育、月經早來的性早熟症狀。


此外,不少民眾以為塑膠袋、保鮮膜、塑膠碗盤,只要別裝熱湯、熱食就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但李俊璋提醒,塑化劑屬於「親脂性」的物質,不需高溫,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因此塑膠容器也應避免裝含油的食物。
塑化劑遇油脂易溶出


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去年抽測上百件市售塑膠餐具,發現以模仿油脂的「正庚烷」測試,在二十五度常溫下,就會溶出較多塑化劑,其中又以PVC材質保鮮膜最嚴重,她建議最好能禁用。其他材質保鮮膜也應避免直接接觸食物,更別用來微波食物。另外,家戶灰塵中也易含塑化劑,幼童接觸地板頻率較高,較易因接觸灰塵而攝入塑化劑,家中應定期打掃。


衛生署已預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草案,針對塑膠食品容器中的DEHP以及DBP,訂在「正庚烷」中溶出的限量標準,必須分別在1.5ppm與0.3ppm以下。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批評,塑化劑傷人是老問題,但政府始終不當一回事。

謝天仁指出,不同材質的塑膠瓶裝水、裝果汁,耐熱、耐酸的程度不同,以塑膠隨身杯或是塑膠盒為例,僅在瓶身標示塑膠容器「編號一到七」,根本是「標給專家看的」,民眾怎麼會懂編號的意義,業者應該清楚標示「適合裝盛的食品」以及「正確使用方法」。


塑膠業者表示,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在國際間都還沒有定論,目前的研究也只是「疑似」會干擾內分泌,政府在做決策之前應先聆聽業者聲音,如果「真的」會傷害人體,業者也會放棄。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9月 3日, 08:3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8日, 15:48
手頭現金:
511.30

文章: 231
lai 寫:
塑化劑干擾內分泌 男童女性化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塑膠中常添加的「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女童亦會出現性早熟症狀,衛生署將對塑膠容器中的塑化劑進行管制。


塑膠容器餐具勿加熱


生活環境中塑膠製品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塑膠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連香水、化妝品都有添加做為「定香劑」,衛生署雖禁用於化妝品,但去年有學者仍在指甲油中大量檢出,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因此疾呼:「所有塑膠容器、餐具,最好不要微波、不要加熱、不要裝熱食。」根據成大研究,外食族常吃的塑膠餐盒經過微波後,塑化劑的溶出量會增加三到五倍。

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研究員王淑麗主導的研究團隊,自二○○一年起,針對兩百多對母子檔進行長期追蹤,檢驗母親懷孕期與寶寶在零歲、二歲、五歲時的血液與尿液,比對體內「「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五種主要塑化劑與男性荷爾蒙的濃度變化。


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則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且男性荷爾蒙濃度會降低。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到五歲時,經行為評估量表測定,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珠寶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


塑化劑具有生殖毒性

歐盟認定塑化劑具生殖毒性,民眾打從娘胎中就得慎防其危害。李俊璋指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孕婦,甲狀腺素容易下降,間接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發育,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更在全球名列前茅。

成大最新研究也發現,若體內塑化劑暴露量過高,女嬰容易出現尿道口到肛門距離縮短的「去雄性化」跡象,八歲以下女童更可能出現乳房提早發育、月經早來的性早熟症狀。


此外,不少民眾以為塑膠袋、保鮮膜、塑膠碗盤,只要別裝熱湯、熱食就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但李俊璋提醒,塑化劑屬於「親脂性」的物質,不需高溫,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因此塑膠容器也應避免裝含油的食物。
塑化劑遇油脂易溶出


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去年抽測上百件市售塑膠餐具,發現以模仿油脂的「正庚烷」測試,在二十五度常溫下,就會溶出較多塑化劑,其中又以PVC材質保鮮膜最嚴重,她建議最好能禁用。其他材質保鮮膜也應避免直接接觸食物,更別用來微波食物。另外,家戶灰塵中也易含塑化劑,幼童接觸地板頻率較高,較易因接觸灰塵而攝入塑化劑,家中應定期打掃。


衛生署已預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草案,針對塑膠食品容器中的DEHP以及DBP,訂在「正庚烷」中溶出的限量標準,必須分別在1.5ppm與0.3ppm以下。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批評,塑化劑傷人是老問題,但政府始終不當一回事。

謝天仁指出,不同材質的塑膠瓶裝水、裝果汁,耐熱、耐酸的程度不同,以塑膠隨身杯或是塑膠盒為例,僅在瓶身標示塑膠容器「編號一到七」,根本是「標給專家看的」,民眾怎麼會懂編號的意義,業者應該清楚標示「適合裝盛的食品」以及「正確使用方法」。


塑膠業者表示,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在國際間都還沒有定論,目前的研究也只是「疑似」會干擾內分泌,政府在做決策之前應先聆聽業者聲音,如果「真的」會傷害人體,業者也會放棄。

雙酚A塑膠容器 殺精
更新日期:2010/08/10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男人常接觸化學物質雙酚A(Bisphenol A),小心不孕。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警告,雙酚A可能減少男性精子數量,損害精子品質,如果想擁有健康的精子,最好還是少碰塑膠容器、罐頭等含雙酚A物品。


研究首席作者約翰‧米克(John Meeker)指出,雙酚A常用於包裝食物,飲料罐也有雙酚A成分,驗尿就可知體內雙酚A濃度。這種化學物質會模擬人類荷爾蒙作用,對健康造成衝擊。


過去動物研究發現,雙酚A可能傷害雄性精子品質。在這次研究中,研究人員為一九○位男性檢驗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並測量他們的精子濃度、精子品質。


研究發現,男人尿液中的雙酚A多寡和精子數、精子品質大有關連。尿液中雙酚A濃度最高的男人不但精子較少,細胞中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受損情況也較嚴重,精子數平均減少二十三%,DNA受損程度則增加十%。


研究近日發表於「生殖毒理學」期刊(Reproductive Toxicology)。研究人員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更了解雙酚A對健康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9月 3日, 08:3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8日, 15:48
手頭現金:
511.30

文章: 231
誤會大了! 環保杯5號、7號非耐熱度


使用「隨身杯」或是「隨身水壺」響應環保,千萬別以為,杯底打印「5號、7號」這樣的號碼,是代表耐熱度,環保署提醒,這只是國際回收標誌,方便後端回收,而且,水壺類最常見的「7號」聚碳酸酯,只能裝冰的飲料,如果拿來裝醋或酒,會溶出致癌物「雙酚A」,小心別把毒素喝下肚。


買飲料,你用的是什麼「杯」?如果拿「隨身杯」來響應環保,還以為看杯底的編號來分辨耐熱度,這誤會可大了!杯底秀的5號、7號,其實,只是國際通用的「回收標誌」。

環保署基管會組長翁文穎:「我們不做任何的(耐熱)建議,(塑膠編號)主要的用途就是在利於回收,能夠讓回收端的部分把它分離清楚。」

裝熱水,最好用使用「回收碼5號」的PP水壺,聚丙烯,熔點有167度,能耐熱120度,拿它裝熱咖啡、熱茶,OK,但千萬不能拿「回收碼7號」的PC水壺,裝熱飲,這種「聚碳酸酯」耐熱度不一,最好拿來裝冰的飲料,因為裡頭的「可分解」材質,萬一碰到高溫,或是裝了醋或酒,甚至用清潔劑刷洗,都會溶出致癌物「雙酚A」。

上班族用微波餐盒帶便當,記得先打開盒蓋,因為不少盒蓋跟扣環,使用的材質跟盒身不一樣,把「盒蓋」拿去微波,可能會溶出塑化劑,不小心就把毒素吃下肚。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6月 2日, 00:1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4日, 20:44
手頭現金:
1,538.35

文章: 357
多名台北市議員和環保團體表示,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材質保鮮膜含高量塑化劑,遇高溫時容易釋出,政府應針對保鮮膜包覆食品訂定更嚴格的法規。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副處長邱秀儀表示,目前中央無相關法律規範,將抽查市面上的保鮮膜是否釋出危害人體的物質,再研擬相關自治法規。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李慶鋒、陳建銘與環保團體20110601舉行記者會。簡余晏拿包覆保鮮膜的麻油雞湯微波,原本距離食物仍有一段距離的保鮮膜加熱後緊貼食物表面。她認為,這等於把塑化劑混進食物裡。

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保鮮膜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及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材質,其中,除聚乙烯(PE)與塑化劑不相溶外,另外兩種材質的保鮮膜都添加大量可增加附著力的塑化劑。由於塑化劑在常溫下為油性液體,使用時容易釋出。

謝和霖舉例說明,使用PVC保鮮膜包覆1公斤豬肉,在攝氏5度下冷藏7天,即滲出50毫克的塑化劑DEHA,若體重60公斤的人吃下其中的400克豬肉,就超過歐盟制定的每日容許攝取量。

他表示,塑化劑種類繁多,包括DEHP、DBP等,行政院衛生署已規定禁止用於塑膠類食品包裝,但DINA、DEHA等其他塑化劑也不適合人類食用。1000601

引言回覆:

日前研究顯示,國人體內塑化劑是美國的5倍,今天「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出席立委田秋堇記者會時指出,塑化污染來源除了「毒起雲劑」外,還有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和醫療用品,都應加以禁止。工研院綠能所研究員鄭曉芬則投書指出,塑化污染源自塑膠容器氾濫和塑化劑用量過高,政府應從源頭管控,在產品上市前,即應限制危害物質含量。
謝和霖指出,國人暴露於塑化劑的途徑,除了毒起雲劑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來源是以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如保鮮膜)以及醫療用品(如點滴管、點滴袋)。要杜絕有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殖與發育的有毒塑化劑,禁止PVC材質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是勢必要採取的手段之一。

目前衛生署雖已規定塑膠類的食品包裝限制添加DEHP及DBP,但謝和霖指出,像PVC點滴管、點滴袋等醫療用品,衛生署根本未限制添加任何種類的塑化劑,對於因病住院或長期洗腎打點滴的民眾們,塑化劑就直接進入血液中,也是極大的健康風險。

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趁著民氣可用之際,儘速禁止PVC材質運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

鄭曉芬則以「防毒塑 別推給消費者」為題投書聯合報論壇指出,根據交大研究團隊針對塑化劑的研究發現,台灣DEHP在都市下水汙泥中的檢出率幾達百分之百,且濃度遠高於歐盟的管制值。

為何塑化劑成為汙水處理常見的化合物?鄭曉芬指出,因為塑膠容器的取得與使用皆過於氾濫,再加上塑化劑的用量可能就已過高,跟液體或油脂接觸後容易被釋出。

因此她呼籲,政府應藉由這次事件反省國內體制與法規的薄弱,從源頭開始管控及對民眾公開資訊,在產品上市前就應限制危害物質的含量,不能將把關的機制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6月 2日, 21:4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日, 16:41
手頭現金:
1,481.50

文章: 504
常溫就會釋出DEHP 學者:塑膠袋套餐盤 應全面禁止



塑化劑無所不在,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塑膠製品在台灣已濫用,且常溫下就會釋出,而很多夜市攤販把塑膠袋套在盤子上,減少洗盤子的麻煩,食物高溫更易使塑化劑釋出,這種做法應全面禁止!

李俊璋指出,塑化劑被普遍使用在各種生活產品,尤其DEHP在各種塑膠產品含量從廿到四十%不等,使用過程就會逐漸釋出,碰到高溫後更加速釋放。「很多夜市攤販為了怕洗盤子麻煩,就把塑膠袋套在盤子上面,塑膠袋碰到熱食,就會釋出DEHP,攤販這種作法應該禁止!」

成大研究團隊也追蹤分析飲食習慣及衛生用品使用量,對兒童尿液含塑化劑代謝物濃度的影響,發現常購買外食、使用塑膠容器或紙盒包裝的家庭,以及使用沐浴乳或洗髮乳頻率較高家庭,兒童尿液的DEHP代謝物濃度都偏高。在減少購買外食或減少使用洗髮乳及沐浴乳,經過一個星期,體內代謝物濃度大幅降低。

李俊璋表示,台灣是高度塑膠化國家,生活用品使用太多塑膠,已到濫用的程度,「從我們的研究顯示,只要減少使用,就可有效降低體內塑化劑濃度。」以化妝保養品、香水或沐浴乳和洗髮乳為例,添加塑化劑只是為了讓香味更持久,但現在已有龍涎香可取代,衛生署應全面禁止添加塑化劑。

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粧組副組長黃明權表示,只要歐盟、英日禁止用於化粧品的塑化劑 ,我國一律跟進,民國九十四、九十五、九十七年已陸續公告禁止化妝品添加DEHP、DBP等七種塑化劑,比各國嚴格。


Q:日常生活用品有那些可能含有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

A:日常生活各種塑膠產品幾乎都添加DEHP等塑化劑,地板、壁紙、汽車坐椅和椅套也有塑化劑。DEHP可以讓香味更持久,化妝品、香水、保養品和洗髮乳、沐浴乳等也有添加。

Q:學者研究台灣居家環境室內塑化劑濃度居全球之冠,日常生活該如何減少接觸、吸入塑化劑?

A:塑膠產品釋出塑化劑後,直接逸散到空氣和地面,再逐漸附著在灰塵上,最好的方法是定期清理打掃灰塵。家電不使用時,最好拔掉插頭,因為電纜線無論是在待機狀態或使用中,都會因溫度上升而加速釋放塑化劑。

Q:居家環境瀰漫塑化劑,如何預防?

A:養成隨時洗手習慣,尤其幼童喜歡在地板爬來爬去,雙手更容易沾染灰塵;也要避免幼童「以手就口」,把手放進嘴裡。研究顯示,常洗手的兒童,尿液塑化劑濃度經過一星期後,每毫升尿液可大幅降低130奈克;較少洗手的孩童只降低16.8奈克。

Q:化妝品、保養品、香水、沐浴乳和洗髮乳也含塑化劑,孕婦可以用嗎?

A:孕婦最好不要用化妝品和香水,連保養品能不用、不要用。未懷孕婦女最好挑選香味沒那麼重的產品,沐浴乳和洗髮乳添也要盡量挑選香味較淡的。

Q:很多微波食品都以保鮮膜包覆在紙盒外,微波加熱是否要先撕掉?

A:即使把保鮮膜完全拆掉,紙盒內層包膜的PVC也會釋出塑化劑。建議購買微波食品(如便當),最好選購竹片便當,塑膠容品只用來盛裝冷食;購買外食、尤其是熱食,最好自己準備不鏽鋼製容器或餐盒。

(諮詢專家: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俊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李家偉/參考資料/環保署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查詢系統)

食品添加塑化劑風暴,讓人聞塑色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明蒼說,若擔心不慎病從口入,建議應從改用鐵製容器著手,啟動「生活拒塑」的第一步。
高醫家醫科及小兒科週一至週六開設成人或小兒「塑化劑諮詢門診」,今天舉辦記者會。吳明蒼說,塑化劑有500多種,其中與民生有關的塑化劑有25種,民眾擔心不小心購食添加塑化劑的黑心食品後,會導致健康受損,可能更多人疏忽了天天接觸塑化劑的累積毒害更可怕。

吳明蒼表示,美國及德國曾做過大規模研究調查,發現2國人民身體內多少都有塑化劑殘餘量;國內陽明大學學者也同樣做過流行病學研究,國人體內平均塑化劑殘餘量是美國人、德國人的2至5倍之多,可能與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有關外,依國內外學術研究文獻來看,與生活使用塑製容器關係密切。

他認為,台灣是塑膠大國,男女老幼每天都會接觸塑製容器,除皮膚會與塑化劑接觸外,無毒食物放進塑製容器內保存,同樣會有塑化劑污染之虞。

他說,坐而憂不如起而行,先從改用鐵製容器著手,逐步營造「生活拒塑」新生活概念,在此之前,至少塑製容器不可用來盛裝熱食。

吳明蒼建議,平時少碰、少用塑化製品,多喝煮沸開水,多吃蔬果及非加工的新鮮食物,配合適量運動,不慎食入為塑化劑污染的食品也能很快排出。高醫檢驗室主任陳百薰表示,塑化劑DEHP環境賀爾蒙經人體吸收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引起癌症議題僅限於動物實驗,但已被證實會干擾賀爾蒙雄性激素的訊息傳遞及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對女性生殖系統的影響較慢,直到女性青春期或成年才會表現出來。


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影響人體健康,引發社會大眾疑慮,成功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蘇慧貞副校長及李俊璋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室內鄰苯二甲酸酯與兒童健康之影響」,進行3年研究,確認台灣使用木製地板或打蠟習慣,室內的電纜線和保鮮膜加熱,會使室內環境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變高;而過度使用塑膠容器,也與孩童過敏氣喘和女童性早熟具相關性。

李俊璋教授表示,鄰苯二甲酸酯 (Phthalate diesters)屬於不易溶於水的有機化學物質,在工業上廣泛使用於聚氯乙烯 (PVC)、聚乙烯及聚丙烯的製造,可使塑膠變的柔軟有彈性,亦可作為可塑劑、塑化劑、膠合劑等用途,或當成溶劑添加在化妝品、清潔劑及個人衛生用品中。日常生活中的塑膠產品、衣服、玩具、醫療設備、化妝品、建築產品如地板、壁紙,汽車產品如坐椅、椅套等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

其中,最廣泛被使用的為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不同產品中DEHP的含量約從 20%~40%不等,鄰苯二甲酸酯與 PVC並未形成化學鍵結,因此在各種 PVC塑膠產品使用及廢棄過程中,鄰苯二甲酸酯類會逐漸釋放至環境中。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80億磅(相當於816萬公噸)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使用於工業製程中,這些產品中每年約有1%的鄰苯二甲酸酯會釋放至環境中。

成大研究團隊歷時三年以規模性、系統化的孩童居家環境暴露評估調查,共193位受試者,顯示台灣一般居家環境內,灰塵中所測得之鄰苯二甲酸酯均以DEHP(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已酯)、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及BBzP(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為主,其中DEHP佔總濃度90%以上,遠高於過去國際學界間所發表之記錄。

此外,家中如果使用木質地板,房間內會有較高的DBP,推測是木頭材質地板的防水層或亮光漆有關;而有打蠟的行為,地板灰塵會有比較高的BBP 與DEHP濃度;同時如果家中父母親在塑膠、橡膠、油漆、殺蟲劑或化妝品等任一種工廠中工作,那麼家中亦會出現顯著較高的DEHP濃度。

另外,研究也顯示電纜線為室內環境中DEHP產生之來源,DEHP逸散濃度會隨著使用電纜線溫度的上升而增加;而保鮮膜經微波爐加熱後會有大量DEHP的釋出,不僅逸散於空氣中,冷凝後或吸附於於鄰近表面、微波爐內壁及粉塵微粒上,進而累積於其他環境介質或是汙染其他食物。

除了環境的影響之外,本研究探討孩童飲食頻率總量,及衛生用品的使用與尿液中代謝物相關性,顯示尿液中有較高DEHP代謝物MEHP、MEHHP、MEOHP濃度之孩童,具較高頻率的外食行為,或是使用紙盒包裝產品、塑膠瓶/杯容器的習慣。

而孩童如果增加洗手次數,或減少市售飲品的飲用,也可以大幅降低女童體內的MBP及DEHP二階代謝物濃度,此外,減少使用洗髮及沐浴乳與MBP及MEP的下降有關。

在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對於孩童健康影響的部分,研究團隊發現性早熟女童尿液中除了MMP外,其餘MEP、MBP、MBzP、MEHP、MEHHP、MEOHP於尿液中濃度皆顯著高於一般女童。DEP、DBP、DEHP多使用於塑膠製品、個人衛生用品及化妝品中,建議兒童應減少塑膠製品及化妝品,如香水、乳霜、指甲油等的使用。

本研究證實每單位MEHP濃度的增加與孩童患有過敏性鼻炎之風險有關。此外,MBzP及MBP濃度的高低亦對於孩童過敏症狀的表現及醫師診斷性氣喘疾病有顯著的影響。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曾喝過或吃過問題商品的民眾,生活在疑懼中。坊間和網路開始流傳各式號稱能排出塑化劑的排毒食療和排毒餐,還有人推出泡腳水療排毒產品。但醫師直指,「排毒餐從頭到尾都是騙人的!」回歸自然,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才能落實無毒生活。

疑似受塑化劑汙染的五大類產品紛紛下架,受牽連的產品越來越廣,一堆保健食品、益生菌等產品都中箭,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曾吃過喝過相關產品。雖然專家一再強調,多喝水、停用兩天,塑化劑即可排出,由於部分產品濃度高得嚇人,許多人擔心體內早積一堆毒素。

於是坊間近來開始盛行排毒餐、排毒產品,有些中草藥甚至直接聲稱可排「塑毒」。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排毒餐或排毒產品相當昂貴,其實都是騙人的噱頭。因為曾有研究實際比對吃排毒餐者的尿液、糞便等排洩物和代謝速率,發現排毒前後根本沒差別。

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根本沒必要亂吃、亂買各種昂貴的排毒產品,多喝水是最好的排毒。

吃新鮮蔬果也有助體內毒素排除,動物研究發現,停用塑化劑產品,動物生殖器官會在六十五天回復。如果補充抗氧化劑,可提前在四十五天恢復。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6月 2日, 21:5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日, 16:41
手頭現金:
1,481.50

文章: 504
chou 寫:
多名台北市議員和環保團體表示,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材質保鮮膜含高量塑化劑,遇高溫時容易釋出,政府應針對保鮮膜包覆食品訂定更嚴格的法規。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副處長邱秀儀表示,目前中央無相關法律規範,將抽查市面上的保鮮膜是否釋出危害人體的物質,再研擬相關自治法規。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李慶鋒、陳建銘與環保團體20110601舉行記者會。簡余晏拿包覆保鮮膜的麻油雞湯微波,原本距離食物仍有一段距離的保鮮膜加熱後緊貼食物表面。她認為,這等於把塑化劑混進食物裡。

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保鮮膜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及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材質,其中,除聚乙烯(PE)與塑化劑不相溶外,另外兩種材質的保鮮膜都添加大量可增加附著力的塑化劑。由於塑化劑在常溫下為油性液體,使用時容易釋出。

謝和霖舉例說明,使用PVC保鮮膜包覆1公斤豬肉,在攝氏5度下冷藏7天,即滲出50毫克的塑化劑DEHA,若體重60公斤的人吃下其中的400克豬肉,就超過歐盟制定的每日容許攝取量。

他表示,塑化劑種類繁多,包括DEHP、DBP等,行政院衛生署已規定禁止用於塑膠類食品包裝,但DINA、DEHA等其他塑化劑也不適合人類食用。1000601

引言回覆:

日前研究顯示,國人體內塑化劑是美國的5倍,今天「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出席立委田秋堇記者會時指出,塑化污染來源除了「毒起雲劑」外,還有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和醫療用品,都應加以禁止。工研院綠能所研究員鄭曉芬則投書指出,塑化污染源自塑膠容器氾濫和塑化劑用量過高,政府應從源頭管控,在產品上市前,即應限制危害物質含量。
謝和霖指出,國人暴露於塑化劑的途徑,除了毒起雲劑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來源是以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如保鮮膜)以及醫療用品(如點滴管、點滴袋)。要杜絕有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殖與發育的有毒塑化劑,禁止PVC材質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是勢必要採取的手段之一。

目前衛生署雖已規定塑膠類的食品包裝限制添加DEHP及DBP,但謝和霖指出,像PVC點滴管、點滴袋等醫療用品,衛生署根本未限制添加任何種類的塑化劑,對於因病住院或長期洗腎打點滴的民眾們,塑化劑就直接進入血液中,也是極大的健康風險。

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趁著民氣可用之際,儘速禁止PVC材質運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

鄭曉芬則以「防毒塑 別推給消費者」為題投書聯合報論壇指出,根據交大研究團隊針對塑化劑的研究發現,台灣DEHP在都市下水汙泥中的檢出率幾達百分之百,且濃度遠高於歐盟的管制值。

為何塑化劑成為汙水處理常見的化合物?鄭曉芬指出,因為塑膠容器的取得與使用皆過於氾濫,再加上塑化劑的用量可能就已過高,跟液體或油脂接觸後容易被釋出。

因此她呼籲,政府應藉由這次事件反省國內體制與法規的薄弱,從源頭開始管控及對民眾公開資訊,在產品上市前就應限制危害物質的含量,不能將把關的機制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主婦聯盟」、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今天與台北市議員共同呼籲,為了避免塑化劑汙染,衛生署應重新訂定更嚴格的保鮮膜包覆食品的規定,禁用「聚氯乙烯」的製造及販賣,以避免有毒的塑化劑滲入油脂食品內,或者因微波高溫讓油湯滲進有毒物質。

主婦聯盟秘書長呂美鸞今天呼籲,民眾與政府應重視餐桌上的安全健康。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強調,PVC製造的保鮮膜及醫療用品點滴管、點滴袋等都會危害健康。議員簡余晏、李慶鋒、陳建銘呼籲,衛生署、環保署應在最短的時間內訂定標準,要求保鮮膜及醫療用品等應標明內含多少影響生殖與發育的有毒塑化劑,並修法禁用PVC材質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並要求台北市政府即起展開超市保鮮膜包材的抽查,籲市府一個月內訂立辦法,把PVC趕出台北市!

他們共同呼籲全國人民,成份不良的保鮮膜不能直接包覆食品,尤其不要接觸到油脂類食品,政府應為人民健康把關!記者會現場也直接加熱麻油雞湯,專研環境荷爾蒙的聯合醫院家醫科醫師許良豪也說明,保鮮膜加熱過的湯品確實不宜食用。

北市議員簡余晏表示,環保署於2010年9月27日曾預告要訂定「限制聚氯乙烯及聚偏二氯乙烯保鮮膜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但竟是要到2013年的1月1日才可能禁止PVC、PVDC保鮮膜製造、輸入供零售業販賣,這真是開人民健康的玩笑。

她指出,全台灣的媽媽、歐巴桑、阿嬤、大廚、總舖師多數是拿保鮮膜在熱湯或上一餐的食物裡,很多人直接把保鮮膜放進微波爐微波,辦桌的大餐上面更是用保鮮膜包住熱湯、佛跳牆高溫蒸煮,這等於是把聚氯乙烯內的塑化劑煮出來混進食物裡。

她問政府「我們這一代究竟還要再吃進多少的塑膠?政府也應禁用PVC材質的保鮮膜!市府並應立即抽檢保鮮膜」,尤其是超市裡面包肉魚的劣質保鮮膜也可能因粒子小而滲進食物,市府應即起立刻抽檢超市專用的保鮮膜成份。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用PVC保鮮膜包覆一公斤豬肉在5度C下冷藏7天,即可滲出高達50毫克的DEHA,這種肉品只要吃400克(假設吃肉的人體重為60公斤),即會超過歐盟設定的DEHA每日容許攝取量;若民眾再把冷藏後的魚肉解凍,連同保鮮膜一起送到微波爐,根據陽明大學陳美蓮教授的研究,只要加熱三分鐘,食物中DEHP的含量即大幅增加;因而攝入的DEHP估計達1.7毫克,為每日容許攝取量的92.2%。衛生署雖已規定塑膠類的食品包裝限制添加DEHP及DBP,但PVC的塑化劑種類繁多,儘管毒性不一,但多多少少都具有毒性,即使台塑宣稱安全的DINA,也於2010年因生物累積性及慢毒性而被北歐國家列入觀察名單;而且光是被歐盟與我國禁用於兒童玩具的,就有六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畢竟,這些塑化劑本來就不是民眾要吃的食物。

市議員李慶鋒表示,現在的保鮮膜成份有Polyethylene (PE)聚乙烯 · Polyvinyl chloride (PVC)聚氯乙烯 ·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PVDC) · 聚偏二氯乙烯等等,其中更需注意的是聚氯乙烯 和 聚偏二氯乙烯 都含有「氯」,而保鮮膜內不論內含早期的內含塑化劑或現在DEHA,這些都和戴奧辛一樣是環境荷爾蒙,他引述表示,DEHA的化學名是di-(2-ethylhexyl)adipate,是種常見的塑膠軟化劑,可增加保鮮膜附著力,在PE、PVC等塑膠品中相當常見。近來發現,即使連塑膠製的恐龍兒童玩具,也可見其蹤影,在以老鼠為對象的動物實驗中,DEHA確實會抑制公老鼠精蟲的數目,也會影響雄性小老鼠性器官的發育。另在孕婦的尿液檢查中,尿液所含DEHA濃度較高者,生男嬰的性器官發育異常較高。

陳建銘表示,有毒起雲劑事件牽連層面廣泛,數十年來國人不各式各樣的飲品與保健食品吃下了多少DEHP等塑化劑,但保鮮膜變成了保鮮「魔」,多少家庭天天用有毒的膜微波而不知,台北市衛生局應立刻抽查,要求業者標示內含DEHA或DEHP等成份。因為保鮮膜若以PVC製造必須添加塑化劑才能使硬梆梆的PVC塑膠柔軟。但加上塑化劑分子小,常溫下為油性液體,不與PVC分子行化學鍵結,因此很容易滲出到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議員擔心,保鮮膜、點滴管、點滴袋如果使用成本最低、產量最大、毒性也最強的DEHP,民眾形同每天與「保鮮魔」為伍,人民從市場上連同生鮮魚肉一起把許多PVC保鮮膜帶回家,卻無能力分辨其中添加的到底是何種塑化劑。

以下是保鮮膜業者有關於聚氯乙烯產品的說明,其中也強調保鮮膜不能直接保覆密封,但辯稱DEHA可使用在各種不同的食品包裝,業者也聲稱PVC保鮮膜微波爐加熱時需與食物保持一英吋 之距離,不得直接接觸食物,且不可完全包覆密封,需打開一角落讓蒸氣可逸散出。但余晏強調,台灣人的環境荷爾蒙數值偏高,政府應痛下決心面對相關產品的嚴重性。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6月 3日, 00:3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8日, 15:48
手頭現金:
511.30

文章: 231
PVC保鮮膜也添塑 無法可管

含塑化劑的保鮮膜管不管?

北市議員與環保團體2011/06/01 昨日指出,市面含氯保鮮膜也有塑化劑,包覆食物或微波加熱,可能溶入食物危害民眾健康,但目前無法可管。北市府回應,立即抽查,並研擬自治條例。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市售保鮮膜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或聚偏二氯乙烯(PVDC)材質。其中除PE與塑化劑不相容,PVC、PVDC為增加柔軟性與黏度,都大量添加塑化劑。

塑化劑常溫下屬油性液體,容易滲出溶入油質食物,一公斤豬肉用PVC保鮮膜包覆,五度C下冷藏七天,就會滲出五十毫克DEHA塑化劑;體重六十公斤成人吃下這種肉品四百克,即超過歐盟的每日容許攝取量。

北市議員陳建銘批評,環保署去年九月廿七日預告要訂定「限制PVC與PVDC保鮮膜製造、輸入與販售」草案,卻要一○二年一月起才正式禁止。

衛生署雖已規定塑膠類食品包裝容器禁止添加塑化劑DEHP與DBP,但被檢定也具毒性的塑化劑DEHA與DINA卻未被禁止,拿民眾安全開玩笑。

忠孝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良豪表示,過去類似動物研究證實,食用PVC系列塑化劑會影響生殖器大小與精蟲數,對孕婦與小朋友影響最大。

為了健康,建議民眾多選擇PE材質,PVC系列保鮮膜「能少用就少用」。不得已使用,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應距食物二.五公分以上,並打洞讓氣體排出。若誤食可能溶有塑化劑食物,可多喝水排除。

北市藥物食品管理處副處長邱秀儀回應,將立即專案抽查保鮮膜含塑化劑情形研擬自治法規,加強規範。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6月 3日, 09:1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日, 16:41
手頭現金:
1,481.50

文章: 504
成功大學研究發現,台灣居家環境因為高度塑膠化,室內的塑化劑濃度是世界第一。專家就警告,家中的電器,插頭沒用時最好都拔下來,因為電線發熱會散發塑化劑毒素,而且隨著灰塵會在家裡飄散,所以塑化劑真的是無所不在。


打電腦也要用插頭,是在家裡最容易中到塑化劑的"塑毒"的,也是我們毎天日常生活都要用的電線跟插頭,用得久溫度升的愈高,讓原本當作絕緣,包覆電線的塑膠皮開始產生有毒塑化劑,正當我們人的鼻孔一吸一呼的當下,可能就把塑化劑給"吸"進去


教授還說家中排行第二毒的,就是電器。用電腦、用吹風機,其實跟電線根本就是連體嬰,還有排名第三毒,把食物用保鮮膜包緊緊加熱,釋放出來的塑化劑,殺傷力比DEHP小15到30倍。但這些家中散布的DEHP濃度,比起世界各國我們竟然排名第一濃度最高。教授也說,台灣過敏氣喘人多不是沒有原因,原來就是塑化劑濃度影響的,所以叫大家趕快醒醒吧,不要再忽視自己的塑化人生了。



成功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蘇慧貞副校長及教授李俊璋研究發現,台灣使用木製地板或打蠟習慣,或是保鮮膜加熱,會使室內環境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變高;而過度使用塑膠容器,與女童性早熟具有相關性。


蘇慧貞與李俊璋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室內鄰苯二甲酸酯與兒童健康之影響」,進行3年研究,發現,家中如果使用木質地板,房間內會有較高的鄰苯二甲酸酯,推測是木頭材質地板的防水層或亮光漆含有鄰苯二甲酸酯有關。而有打蠟的行為,地板灰塵會也有鄰苯二甲酸酯濃度。同時如果家中父母親在塑膠、橡膠、油漆、殺蟲劑或化妝品等任一種工廠中工作,那麼家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濃度也會顯著較高。


李俊璋表示,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diesters)屬不易溶於水的有機化學物質,工業上廣泛使用於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及聚丙烯的製造,可使塑膠變的柔軟彈性,亦可為可塑劑、塑化劑、膠合劑等用途,或當成溶劑添加在化妝品、清潔劑及個人衛生用品中。日常生活中的塑膠產品、衣服、玩具、醫療設備、化妝品、建築產品如地板、壁紙,汽車產品如坐椅、椅套等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孩童如果增加洗手次數,或減少市售飲品的飲用,可以大幅降低女童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

讓國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根據成大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居家灰塵的塑化劑含量,竟然位居全球第一,原因出在國人使用習慣不正確,如以保鮮膜覆蓋食物加熱,或是電器沒拔插頭,溫度上升讓塑化劑濃度飆高。許多攤商習慣以塑膠容器外帶食物,也容易讓民眾把有毒物質吃下肚,都可能會導致女童性早熟以及讓兒童容易氣喘過敏。


在小吃攤、餐館外帶熱食,不少店家習慣像這樣用塑膠袋、塑膠碗幫顧客打包,不過根據成大的研究顯示,塑膠袋遇熱就會釋出DEHP,也就是讓國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學者建議外帶應該全面禁止用塑膠容器。民眾:「我常常自己帶容器去裝,寧可被人家覺得我很龜毛,安全嘛,因為身體是單行道,吃下去就出不來,吸管也有毒啊,那些有毒根本分不出來。」

民眾心裡怕怕,但危機可不只在食物裡,包括玩具、清潔劑,都有可能摻入塑化劑,尤其是使用中的電氣纜線,還有保鮮膜拿來覆蓋要加熱的食物,都會使家中的DEHP濃度飆高,國人使用習慣不正確,導致台灣的居家環境中,灰塵的塑化劑濃度全球第一,其實許多塑膠產品,塑化劑含量大約20%到40%,常溫就會釋出毒性,可能導致女童性早熟,還會讓兒童產生氣喘過敏。

毒物專家林杰樑:「並不是所有塑膠都含有塑化劑,還是要看種類,大家不用草木皆兵,鼓勵大家還是盡量不要用塑膠袋去裝熱食。」

小吃攤商:「一般客人現在大部分都不用塑膠袋,因為塑膠袋遇到熱會有毒性啊。」

塑化劑風暴延燒,業者也有因應之道,民眾要自保,除了慎選產品,怎麼聰明使用也很重要。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6月 3日, 23:1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8月 23日, 08:57
手頭現金:
132.05

文章: 113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110603發表一項有關塑化劑的研究,研究發現,空氣中的塑化劑會降低男性精蟲的活動力,他們的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國際知名的「生殖與不孕」期刊上。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許昺奇,針對塑化劑對於男性生殖能力的影響進行研究,他們找到兩家使用塑化劑DEHP的塑膠工廠,把兩家工廠的45名勞工做為研究對象,監測他們工作場所的DEHP濃度,有的高達每立方公尺53微克,有的7微克,中位數是23.7微克,再採集45名勞工的精液樣本進行分析,得出結果:空氣中DEHP濃度越高,精蟲活動力越低。


高雄第一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許昺奇教授說,研究結果證實接觸空氣中的塑化劑DEHP會影響男性精蟲的活動力,每立方公尺的空氣中增加10微克DEHP,就會讓精蟲活動力下降百分之2.3,也就是說如果一名男性原本精蟲活力是百分之百,但一直曝露在每立方公尺有260微克DEHP的空氣中,他的精蟲活力就會接近不正常。


做為研究對象的45名塑膠工廠勞工中有2人不孕,但是否跟工作環境有關,許昺奇教授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許昺奇表示,民眾每天都會經由呼吸、飲食或是皮膚接觸到DEHP,攝入的量不少,他建議除了謹慎選擇食物,也要小心使用PVC等塑膠產品。
引言回覆:
成功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蘇慧貞副校長及教授李俊璋研究發現,台灣使用木製地板或打蠟習慣,或是保鮮膜加熱,會使室內環境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變高;而過度使用塑膠容器,與女童性早熟具有相關性。


蘇慧貞與李俊璋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室內鄰苯二甲酸酯與兒童健康之影響」,進行3年研究,發現,家中如果使用木質地板,房間內會有較高的鄰苯二甲酸酯,推測是木頭材質地板的防水層或亮光漆含有鄰苯二甲酸酯有關。而有打蠟的行為,地板灰塵會也有鄰苯二甲酸酯濃度。同時如果家中父母親在塑膠、橡膠、油漆、殺蟲劑或化妝品等任一種工廠中工作,那麼家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濃度也會顯著較高。


李俊璋表示,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diesters)屬不易溶於水的有機化學物質,工業上廣泛使用於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及聚丙烯的製造,可使塑膠變的柔軟彈性,亦可為可塑劑、塑化劑、膠合劑等用途,或當成溶劑添加在化妝品、清潔劑及個人衛生用品中。日常生活中的塑膠產品、衣服、玩具、醫療設備、化妝品、建築產品如地板、壁紙,汽車產品如坐椅、椅套等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孩童如果增加洗手次數,或減少市售飲品的飲用,可以大幅降低女童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許昺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衛生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前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所長石東生及高雄第一科大工程科技研究所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組博士生黃莉萍等4人。


許昺奇等人去年元月到12月進行「聚氯乙烯(PVC)製造業勞工個人空氣DEHP濃度與精液品質相關研究」,研究論文將登在全球知名生殖與婦產科醫學期刊「生殖與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將在7月刊出。


許昺奇專攻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影響的研究,DEHP是環境荷爾蒙的1種。他今天表示,4人的研究論文是全球第一篇有關塑化劑 (DEHP)對精子功能影響的研究,研究對象是台北與嘉義各1家PVC塑膠粒製造工廠45名員工,在加工過程暴露在塑化劑DEHP中的毒性化學物質影響精子功能的職業流行病學研究。


他表示,每位員工攜帶採量器收集工作環境的空氣,也採集每人精液分析,研究發現空氣DEHP濃度與精子DNA傷害及活動力下降呈現顯著相關性,空氣DEHP濃度除可作為預測精子傷害指標外,也證明DEHP暴露與男性生殖危害有關。


他說,2家員工空氣DEHP濃度平均每立方公尺23.7微克,其中最高量150微克、最低量20微克。依70 公斤男性成人每週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的公式計算,每天攝入16微克;與陽明大學教授陳美蓮以尿液DEHP 代謝物推估台灣一般民眾每天DEHP攝入量15.9微克相近。


他指出,若與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UA)訂頒的DEHP 暴露上限為每立方公尺5000微克比較,2家工廠的暴露值比美國標準還算低。


醫學報告中也發現空氣DEHP濃度愈高,精子活動力受影響及DNA受損愈大;在團隊研究中發現每增加工作人員空氣DEHP濃度每立方公尺10微克,精子的活動力就下降2.3%;如個人空氣DEHP濃度增加到每立方公尺260微克,將使原精子活動力100%的精子活動力接近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年新下修正常男性精子活動力標準底限40%。

高雄第一科大這一篇有關工作場所DEHP濃度會對精子造成傷害的研究論文,已經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生殖與不孕」上。


最後由 lexus 於 2011年 6月 3日, 23:2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3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3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Powered Hosting by © 2012 酷康科技有限公司 KuKan Technology Co., Lt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