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朋友

朋友就是醫生 大家來聊天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4月 30日, 02:05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版面鎖定 這個主題已被鎖定,您不能編輯或回覆這個主題。  [ 6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0日, 18:4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15日, 09:39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16
巨大腦動脈瘤達5.6公分 手術夾除解除威脅 2008/08/18 20:59:04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十八日電)四十九歲的施先生四年多前,常因為頭痛而自行買成藥服用,直到頭部內長出約兩公分的動脈瘤後才就醫治療,卻因未追蹤復健,等到再次發病時已長大到五點六公分的「巨瘤」;經過雙和醫院醫療團隊會診並手術,花八小時才成功夾除巨瘤,解除了施先生腦中的不定時炸彈。

雙和醫院今天與患者施先生召開記者會說明五點六公分巨大腦動脈瘤成功手術夾除的的個案。院方指出,施先生動脈瘤約兩公分大時曾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就診,但醫生擔心開刀風險太大,經栓塞治療,經過兩年的復健及追蹤,施先生自認情況穩定就不再回診。

不料,施先生六月間再度發病,感到頭部劇痛,返醫檢查後赫然發現動脈瘤竟長大到五點六公分。腦動脈瘤一般多在一公分以下,超過兩點五公分即屬於巨大腦動脈瘤;施先生個案卻屬於罕見巨大腦動脈瘤,且腦動脈瘤內又有栓塞的線圈及血栓,處理難度更高,患者在院方不願動刀下,轉到雙和醫院求診。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葉宜憲表示,在他二十幾年執業生涯中,除了之前一個七公分動脈瘤病人,施先生算是他開刀過第二大的動脈瘤病人;動脈瘤差一公分體積,手術的困難度就相對增加許多。

經過與家屬討論後,施先生於七月二十九日進行腦動脈瘤夾除手術。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歷經八小時的艱苦手術,終於順利完成動脈瘤夾除手術。病患手術後恢復情況佳,住院兩週即返家休養,復原情況良好。

葉宜憲強調,腦動脈瘤雖然不是腫瘤,萬一破裂,會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嚴重時造成死亡,是腦部的「不定時炸彈」。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吸菸、喝酒、多發性腎臟疾病等遺傳因素的民眾是高危險群;曾破裂的動脈瘤再發機率高達四到五成,民眾一旦有症狀發生就要馬上送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970818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1日, 11:1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15日, 09:39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16
醫師:眼瞼痙攣跳不停 可使用肉毒桿菌治療
2008/08/20 18:21:50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日電)眼皮跳不停、眼皮抽筋都是因「眼瞼痙攣」所引起,台中市林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莊雪霞今天表示,嚴重眼瞼痙攣患者,會導致眼睛瞇成一條線難以睜開,雖然可以施打肉毒桿菌治療,但注射過程中,可能會因注射部位不正確或劑量不對而沒有效果。

肉毒桿菌常被運用在美容醫學上,臨床上發現運用在眼瞼痙攣治療方面也有療效,莊雪霞指出,以肉毒桿菌治療眼瞼痙攣,須先為患者進行檢查,再依眼瞼面肌痙攣強度分級標準做評估,才能進行不同劑量局部注射,因此,如果經驗不夠,可能會因注射的部位不正確或劑量不對而沒有效果。

台中市一名六十七歲的婦女因「眼瞼痙攣」疾病困擾多年,導致眼睛瞇成一條線難以睜開,臉部因而糾成一團,嚴重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

莊雪霞表示,這名患者為了治療眼瞼痙攣,試過藥物,也曾接受手術,結果只留下雙眉的疤痕,症狀卻依然沒有改善。患者最近接受莊雪霞診治,利用肉毒桿菌注射治療,在確定痙攣強度後,醫師依眼瞼面肌痙攣強度分級標準做評估後進行適量劑量局部注射,沒多久就將擠成一條線的「瞇瞇眼」拉開,現在患者已能睜大眼睛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莊雪霞表示,發生原發性眼瞼痙攣的原因不明,治療方法可分為「肉毒桿菌注射」及「手術治療」兩種。但傳統的頸神經節阻斷和面神經分支切斷手術,雖可解除痙攣,但易引起麻痺,且復發率高,患者較難接受,目前已較少使用。而眼輪匝肌切除術,效果不顯著,副作用也多,醫師大多不建議使用。

莊雪霞指出,現階段治療眼瞼痙攣較常使用的療法以肉毒桿菌注射為首選,因為方法簡便、快捷有效、副作用少。不過,她強調,肉毒桿菌注射治療並不是做一次就一勞永逸,肉毒桿菌有效期為三至六個月,如果症狀復發的話,仍須再注射,但具有相同的療效。 970820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2日, 09:4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幼兒不明頭痛 門諾醫院提醒可能腦瘤作祟
2008/08/21 18:03:25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一日電)家中幼童如果有不明原因的頭痛,且出現噁心、走路不穩等狀況時,家長應特別留意。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卓奇勳表示,小兒腦瘤是僅次於血液腫瘤的常見小兒腫瘤疾病,從外觀不易發現,須靠行為和肢體異常變化觀察,幼童如出現異常徵兆,應儘早就醫檢查治療。

花蓮一名十二歲的幼童原本在學校的表現相當良好,個性也相當乖巧,但升上國中就讀後,不僅成績一落千丈,也變得容易與師長和同學發生衝突,家長原以為可能是進入青春期造成個性叛逆,直到最近這名幼童出現頭痛、想吐、走路不穩、嗜睡等現象時,家長才驚覺情形有異,而帶幼童前往門諾醫院檢查。

門諾檢查後發現這名幼童的小腦長了約三公分的腦瘤,卓奇勳表示,小兒腦瘤常生長在腦部深處,外觀不易發現、抽血也不易察覺,多須藉由行為或肢體活動異常才能發現,其中又以小兒頭痛的現象是明顯指標。

卓奇勳提醒家長應特別注意幼童一起床就頭痛,或半夜因頭痛從睡覺中醒來,或一個部位持續疼痛,且頭痛造成噁心、嘔吐等情形,而幼童說話不清楚、不明原因的精神不集中、脾氣變差、走路不穩等狀況也都是觀察的指標,如果家長發現幼童有這些徵兆,應儘早帶幼童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以瞭解病因。970821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4日, 11:3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腦動脈繞道 疏通血管預防中風

【中國時報 馮惠宜/台中報導】2008.08.14
 預防腦中風,也可以像預防心血管阻塞一般,先以核磁共振腦血流攝影,找出已經狹窄或阻塞的血管,以腦動脈繞道手術,在未中風前先行疏通,免除隨時可能中風失能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率先採用這種手術預防中風,已累積卅例成功病例。

 四十五歲的醫檢師詹哲豪,六月底熬夜看棒球賽,突然頭暈、視力模糊,因父親中年中風猝逝,他警覺自己可能「中風了」,急診就醫,醫師發現他右後腦視力區血管阻塞,造成視力模糊,更意外發現他右邊腦部血管嚴重阻塞、缺血,主管生命中樞的腦幹隨時可能中風,後果將是四肢癱瘓昏迷,甚至死亡。
 警覺到問題嚴重,詹哲豪立即在七月間接受這項腦血管再通手術,中醫附醫腦中風中心醫師陳春忠,截取他太陽穴附近八公分顳淺動脈,移做右腦動脈,把原本供應頭皮血流的這一段血管,變作連接腦幹的血管,徹底阻斷他再中風癱瘓失能的可能性。

 中醫附醫腦中風中心主任林欣榮表示,腦中風高居中年人失能主因,在顱內動脈血管支架發展還未成熟時,該院醫療團隊,仿傚心臟繞道手術,進行顱動脈吻合手術、疏通腦血管,可更積極的預防腦幹中風。

 陳春忠表示,手術採用病患太陽穴附近的顳淺動脈,原本這個血管只是眾多供應頭皮血流的其中一支血管,截取後取代阻塞血管,直接灌入腦幹,不但不影響頭皮血流供應,還可變成腦幹血流,發揮更大功效。
 據統計,顱內動脈狹窄病人,每年的中風機率,高達八%,五年內再中風的機會逾四○%,中醫附醫最近連續為卅名病患進行此類手術,手術費用健保可給付,民眾只要負擔核磁共振腦血流攝影檢查費,約八千五百元。

 林欣榮呼籲年過四十歲,且有中風家族史的人,或已出現熬夜勞累,就會暈眩的中壯年,都應接受這項檢查,如每分鐘腦血流低於廿西西,就該接受腦血管疏通手術,防患未然,唯一禁忌是,已裝心臟節律器者不適合這種檢查。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2275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5日, 19:4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慈濟:深腦部刺激術 情緒控制問題已改善 2008/08/25 11:22:52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五日電)花蓮慈濟醫院於六年前採用深腦部刺激術治療巴金森病患,至今已完成九十九例,術後效果相當良好,但有極少數病患在術後出現情緒控制的心理問題,慈濟在研究後,透過調整晶片放電位置和藥物治療方式,已能有效改善病患的情緒管理問題。

巴金森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的第二種常見神經退化疾病,慈濟醫院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主持人陳新源指出,慈濟於2002年起採用深腦部刺激術治療巴金森病患,把晶片植入病患腦部視丘下核,透過晶片放電有效改善病患的動作障礙改善生活品質。

慈濟神經外科總醫師蔡昇宗卻在照護巴金森病患過程中,發現有極少數病患在術後經常與家人爭吵,出現情緒控制的心理問題,而近年來發現國外的研究也有少數病患在術後發生憂鬱、輕躁等身心問題。

蔡昇宗與陳新源討論後展開研究,針對三十八例術後追蹤一年以上的病患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其中有八人出現情緒管理問題,再比對個案晶片放電區域後,發現有情緒影響的病患與其他病患的區域有顯著差異。

慈濟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研究後,針對這八名病患的腦部晶片調整放電區域和藥物治療後,病患的情緒問題已獲得改善。

蔡昇宗指出,慈濟是台灣單一醫學中心進行巴金森深腦部刺激術手術量最多的醫院,至今已完成九十九例,佔全國手術人次的百分之四十六,所以才能順利完成研究幫病患解決問題。970825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6日, 19:4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一起身頭就痛 自發性低腦壓惹禍

【台灣新生報╱記者潘鴻志、潘昱帆/臺北報導】 2008.08.26 08:34 am


針對「自發性低腦壓頭痛」的這個問題。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提出說明,他表示,是因為脊椎硬膜產生裂孔(常見於頸椎胸椎交界或胸椎處),造成腦脊髓液流失,因而造成腦脊髓液減少、腦壓降低、後腦下垂而引發急性姿勢性頭痛,並非因腰椎穿刺、手術或外傷所引起,而是自然產生的。此病雖好發於三、四十歲的壯年人,但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發生。

主要的症狀為「姿勢性頭痛」,患者平躺十五分鐘內頭痛緩解,坐或站起後十五分鐘內頭痛又發生。頭痛為雙側性,主要影響枕部後頸、前額或雙側顳部。約有五成病患合併後頸僵硬,或者是噁心嘔吐。其餘常見症狀包括聽力異常(像有回音,耳朵塞住,像游泳時進水),耳鳴,平衡感失調及畏光等等。

王署君指出,傳統定位脊椎之腦脊髓液滲漏處,需利用電腦斷層脊髓攝影或核醫腦池攝影,需注射顯影劑,並為一種侵入的檢查。由本院神經內科與放射線部共同研發「磁振脊髓攝影」的新技術,目前已完成二十六例,不需進行腰椎穿刺注射顯影劑,不需放射線曝露,可精確定位脊髓液滲漏處,再由麻醉部醫師直接於滲漏處實施「硬膜外血液貼片」,抽取患者自己的血液約二十C.C,打到脊髓滲漏處,直接將裂縫補好,多數患者可於治療一至二日內頭痛緩解,只需執行一次即可獲得明顯改善,是快速且最有效的治療,而主要副作用為短暫背痛。

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從民國八十六年至今已診治七十五名「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患者,其中女性較多,男女比約為一比二。根據文獻記載,盛行率約為五萬分之一,換算台灣人口數,每年約有四六○人發生,但其中有許多病患未獲得正確診斷治療。

詳細的問診是診斷的第一步,尤其是急性不明頭痛,若與姿勢有關,尤須將此診斷列入考慮。腦部磁振造影可幫助確診,而「磁振脊髓攝影」可做為非侵入性的第一線定位檢查。其他有助於診斷的檢查包括了電腦斷層脊髓攝影、同位素腦池攝影等等。保守療法為臥床休息及補充水份,以及增加咖啡因的攝取。而本院研究發現,藉由「磁振脊髓攝影」精確定位後,再進行「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效果尤佳,雖然有些病患即使不治療,臥床一到數個月症狀也可緩解,但早期治療可以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王署君表示,一位三十六歲男性病患,某天午覺醒來後不久,突然發生嚴重頭痛,他同時也有頭暈、噁心及嘔吐等症狀。他躺下休息後便覺得舒服許多,但是一起身這些症狀馬上復發,屢試不爽,因此整日臥床,無法上班和正常作息。因此他到一家醫院求診,醫師開立了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給他,但症狀依然沒起色。

於是他又到另一家醫院求診,該院醫師懷疑他是蜘蛛膜下腔出血,因此建議轉診醫學中心檢查與治療。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並未發現明顯異常,但腰椎穿刺時發現腦壓過低,診斷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低腦壓頭痛)。

經點滴補充水份,咖啡因及類固醇治療,頭痛有部份改善。但是出院後不久,劇烈頭痛再度發生,所以他到本院門診求診。腦部磁振造影發現打顯影劑後有廣泛性腦膜顯影現象,符合顱內低壓頭痛的特徵。「磁振脊髓攝影」檢查發現他在頸椎與胸椎交接處有多處腦脊髓液滲漏。經「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症狀迅速改善,很快回復正常生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8/26 台灣新生報】@ http://udn.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版面鎖定 這個主題已被鎖定,您不能編輯或回覆這個主題。  [ 6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Powered Hosting by © 2012 酷康科技有限公司 KuKan Technology Co., Lt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