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朋友

朋友就是醫生 大家來聊天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4月 17日, 02:18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版面鎖定 這個主題已被鎖定,您不能編輯或回覆這個主題。  [ 5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10日, 04:2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15日, 09:39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16
北市老人健檢失智症篩檢 3.6%異常 2008/08/11 11:55:53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一日電)年長者健忘常被視為老化的正常現象,不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長者失智症篩檢結果,異常比例高達百分之三點六;衛生局今天表示,六十五歲以上的三高、巴金森氏症、中風等患者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不過,半數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可以治療,長者應每年至少做一次篩檢。

衛生局統計今年三月至七月底開辦的老人健檢結果,在三萬一千七百餘名接受失智症初步篩檢的患者中,疑似失智症個案共有一千一百四十名,疑似異常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點六,若以人口比例推估,北市的失智症長者超過一萬六千人,但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者不到四千人。

內政部也統計去年底列冊的失智症人口,其中輕度障礙占兩成,中度障礙占三成五,重度及極重度障礙占三成,顯示中重度以上的失智患者才就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任胡朝華指出,長者出現記憶力不好、生活能力喪失等失智的初期症狀,經常被視為正常的老化現象而被忽略,不過,有半數的失智症狀可獲得治療。

他表示,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飲酒過量、年齡大,容易導致失智症的發生率;門診時,失智患者主述的行為有:將外面的垃圾收回家、與外勞或媳婦衝突、吃過飯就忘了、忘東忘西,抽象思考出現困難等。

 衛生局表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且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等病史,或有家族失智遺傳者,至少每年做一次簡易心智狀態篩檢;平時的保健包括多動腦、攝取魚類及蔬果,戒菸、適度運動,培養運動習慣,相關訊息可上網查詢http://www.health.gov.tw。970811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0日, 19:4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15日, 09:39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16
習怪罪他人 醫師:外歸因人格 聊天紓情緒
2008/08/20 12:21:49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日電)有些人走路跌倒,不怪自己不注意,卻怪地面不平;喝湯燙到,怪湯太燙 ……精神科醫師今天表示,這種習於怪罪他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人,屬「外歸因」人格特質,遇到壓力容易憤怒、遷怒、不安全感,平時應加強培養正面情緒,並透過與朋友聊天等方式紓解情緒。

楊聰財表示,有「外歸因」人格的人,遇到壓力時容易不快樂、憤怒,甚至會有被迫害感,而人格是自小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臨床就常發現有家長在小孩跌倒時,不好好要求小孩走路應注意看路,反而去打地板說地板不好,「過度呵護小孩的家庭就容易養成具外歸因人格特質的孩子」,遇到壓力就習慣認為是別人的錯導致自己的困境。

反之,他指出,如果從小就相信別人不管怎麼做都是為了自己好,就容易養成「內歸因」人格特質,就算自己的壓力是別人過錯導致,也會說服自己「他是為了我好才會犯錯,都是我不好」,這樣的人就容易有憂鬱傾向。

因此,不管是外歸因、內歸因及其他人格特質,楊聰財說,都應該學習控制情緒,因為太多憤怒、憂鬱、不快樂等負面情緒,都容易傷害腦部。

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培養正面情緒,多想想快樂的事、多讓自己笑,尤其是具外歸因、內歸因等人格特質的人,更應透過與朋友聊天等方式適時紓解壓力,培養正面情緒。970820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3日, 08:5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憂鬱情緒人人有 怎麼知道是病了? 文/鐘國軒

80年代曾主演代表作品「朝代」、「飛躍情海」的熱門電視女星海瑟.洛克萊爾(Heather Locklear),在今年6月份透過公關對媒體宣布,她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因為就醫紀錄和病歷屬於個人隱私,並不會對外公開,但在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後,決定將住進精神科醫院進行治療。

平常在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藝人,多多少少都會承受演藝界強大的競爭壓力。不論中外,近年來經常傳出藝人罹患憂鬱症,甚至也有不少自殺的案例發生。似乎,憂鬱症在現代的社會變成了一種流行。

然而,一般人或許會問「憂鬱真的是病嗎?」「我得了憂鬱症嗎?」只要上網,就可以查到無數關於憂鬱症的資料。開始去看自己是不是有上面所言的「症狀」,而自己也好像很符合「憂鬱症狀」,常常遇到了一些挫折,就心情不好、吃不下、睡不著、煩惱到很難做決定、想著事情會解決不了、似乎沒什麼希望的感覺。

其實,憂鬱的情緒人人有,大多來自生活上的壓力事件,很多人也處理得不錯。然而,在醫學上,對憂鬱症的標準會嚴格一些。除了「憂鬱的心情」之外,還擴及「憂鬱的思考」、「憂鬱的行為」、「憂鬱的生理」等,加上時間拖得比較久,同時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影響到一個人的能力或其社會角色時,才叫「憂鬱症」。

其中,要小心某些原因導致的「憂鬱症狀」,特別是生理因素直接影響腦部中樞神經,例如:腦中風、甲狀腺功能異常、長期使用酒精而引發的症狀,此時建議就醫診治,經由醫師適當的評估處理解決病症。

然而,若是續發於特殊原因的反應性憂鬱,例如:受苦於長期的身體病痛、感情問題、親人過世、職場壓力等,若嚴重到超過了一般情緒的起起伏伏,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或影響到一個人的能力或其社會角色時,也建議就醫診治。

但醫學上用較嚴格標準的診斷原則,會有一個盲點─症狀較輕微時,不會去注意,常常拖到較嚴重了才就醫。不管是「憂鬱症狀」也好,較嚴重的「憂鬱症」也罷,都應該把「憂鬱」當做是一種警訊,也就是「現在我要好好處理一下」。除了自己可以試著處理看看,也要懂得適時尋找專業人員協助。

憂鬱症的成因涵蓋生物、心理、社會或靈性層次,也包括不同的潛在因子、促病因子與惡化因子。精神醫療的處置,需要根據這些因素來評估與診斷,並為病患量身訂做治療計畫,排除相關器質性因素(因生理疾病、其他藥物或成癮物質所誘發),施以個別化的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自律神經調節法、各種形式的心理治療等),並且一路陪伴著病患,才能讓這群受苦的人得以漸漸從憂鬱的死蔭幽谷中走出來。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6日, 18:3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過動兒及時治療 可導正行為減少社會負擔
2008/08/26 12:32:33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六日電)美國飛魚費爾普斯在北京奧運游泳項目的精彩表現,鼓舞許多家有過動兒的父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陳錦宏今天表示,過動兒的黃金治療期是小學階段,可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並行,有些成人習慣闖紅燈或酒駕,有可能是過動症引起,妥善治療可減少未來社會負擔

美國游泳選手費爾普斯在京奧一舉拿下八面游泳金牌,成為北京奧運最令人矚目的明星,而費爾普斯原來是名過動兒,陳錦宏說,看到費爾普斯的表現,讓許多家有過動兒的家長獲得鼓勵,原來過動兒只要找到適合的專長還是可以有驚人的表現

陳錦宏說,過動兒的黃金治療期是小學階段,一名幼稚園被發現常坐不住、沒耐性、愛講話、整天精力旺盛、上課時起來走動的小孩,到了國小階段更嚴重,常和同學吵架,家長及老師如何勸導、甚至處罰都沒有改善,家長常自責沒有教好孩子,後來家長經學校建議帶來求診,才證實小孩是過動兒,經治療一個月後,好動及衝動的干擾行為明顯減少,學校及家庭關係也有改善

陳錦宏表示,過動症(ADHD)是一個極度常見的兒童疾患,全世界約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二的兒童有此問題,在台灣的研究顯示百分之七點五到百分之九點九的兒童有此現象。此疾患特徵在持續的過度不專心或有過動或衝動表現,有些兒童以過動及衝動表現,有些則只有注意力不集中而無過動,也有人兩者都有。

陳錦宏指出,過動症沒有適當治療,會影響就學、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也因長期處在被指責或被誤解的情況下,扭曲自尊及自信的人格發展,而出現其他的問題,如反抗對立疾患(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藥酒癮及憂鬱症等;長期對學業成績,工作能力及工作維持均有負面影響。

陳錦宏在臨床上還發現,有父母帶著過動兒前來求診,才發現父母之一就是過動兒,例如有一名母親在家中煮一頓飯要花二、三個小時,平時做事情沒有效率,這也是過動的表現,經治療後,這名母親現在煮飯只要半小時就完成。

陳錦宏強調,過動兒有三分之一在青春期後可以變穩定,三分之一大學時期變穩定,另有三分之一即使成人還是一樣,像有些成人習慣闖紅燈或酒駕,或平時注意力無法集中,話聽一半就出現恍神,這都可能是過動症的現象,近年來治療過動症有新藥物,經治療後,八成注意力有改善,六成兒童成績有進步。970826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8月 26日, 20:1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30日, 09:11
手頭現金:
0.00

文章: 25
2008-8-26 字型: ∣看推薦∣發言∣列印∣轉寄
解心結 防自殺 文/洪龍雲

社會日趨複雜,不論生活環境、政經情勢、人際關係、疾病或天然災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在逃避與害怕面對的過程中,極可能產生自我毀滅的想法與行為。

自殺是一種精神上、人際上及社會因素產生的一種生氣、敵意或混亂的反應,它是一種自我傷害行為或溝通方式,想要逃避不能忍受或難以忘懷的事情,甚至欲使自己得到譴責或直接操縱他人,這些行為可視為求救訊號,此種求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最終導致自殺行為

要防範自殺行為需要瞭解兩部分,分別是確認自殺高危險群,以及辨識警示徵兆,察覺自殺線索。

◎自殺高危險群的長期危險因子:

●具有精神科疾病,如憂鬱症、酒癮、精神分裂症。

●身體的健康情況,如慢性不易控制的疼痛、癌症、末期的疾病、慢性病、身體受意外事件成殘廢等。

●過去曾有自殺企圖者。

●失業者、獨居者、未婚者、宗教狂熱者。

◎自殺高危險群的急性危險因子:
●與所愛或在意的人離別或分開,面對生離死別、或情緒、或經濟社會地位遭到重大打擊。

●身體狀況突然改變,健康或外貌上明顯有影響。

●酒精或藥物中毒狀態,使心智耗弱,判斷力變差。

●與別人講起自殺想法,或討論自殺行為。

●憂鬱症情緒突然獲得改善或轉好。

◎辨識警示徵兆,察覺自殺線索:

●語言方面:藉由語言、文字,直接或間接表達想死的念頭,常以死亡為話題表示告別之意,例如「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殺了」;暗示的表達:「那已經無關緊要了」、「我不會再引起任何麻煩了」!

●思想方面:悲觀消極,自我嫌棄無用、無價值感,覺得不該活在世上,思考負面,有時無法控制衝動行為。

●情緒方面:情緒低落孤寂、無助感、易觸景生情、對人生絕望。

●行為方面:突然的明顯行為改變,放棄立場、社交退縮、人際疏離、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與飲食狀況混亂,常獨自徘徊,收購自殺用具,憂鬱症毫無理由消失,酗酒、濫用藥物。

●外表方面:表情淡漠,不在意外表,有時顯得激動及坐立不安,當情緒由悲哀轉為正常或高昂需特別小心,此為高度危險期。

自殺行為是種複雜的人類行為,除要瞭解自殺高危險群及辨識警示徵兆、察覺自殺線索做基本的評估外,提供支持系統是重要的一環,如家人、親友、朋友、宗教組織,皆是可運用的支持系統;在社會資源如生命線、張老師、心理諮詢機構、輔導機構都是很好的協助單位。除此之外,最重要還有醫療機構精神科都能提供專業的醫療協助,在多方協助配合下,共同解決問題,走出生活的陰霾。

(作者為振興醫院精神科護理長)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版面鎖定 這個主題已被鎖定,您不能編輯或回覆這個主題。  [ 5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Powered Hosting by © 2012 酷康科技有限公司 KuKan Technology Co., Lt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